第五一六章 快看,她來了(第1/2 頁)
大家都是窮學生,黃包車平日裡是坐不起的,“三劍客”一起走路去得勝橋,他們一路上說個不停,一邊走一邊商量救人的辦法,想象著各種可能性和阻礙,都覺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又莫名充滿了信心。就這樣邊說邊走,七八里的路途竟也不覺得疲憊,不知不覺便走到了金馬碧雞坊,再走不遠,就到了雲津夜市。
雲津夜市始建於元代,地處昆明城西南盤龍江畔得勝橋邊的巡津街和崇善街一帶。清代咸豐年間,昆明畫家張士廉仿照乾隆年間董邦達繪製的西湖“十景圖”給昆明城畫了一套“八景圖”,在這“昆明八景”中,雲津夜市就佔有一席之地,元人王升作詩讚嘆道:“千艘蟻聚於雲津,萬舶峰屯於城根;致川陸之百物,富昆明之眾尾”,足見雲津夜市的盛名。
“三劍客”來昆明唸書至今,自然早就聽說過雲津夜市,卻因為跟學校距離較遠,加上平日裡囊中羞澀,難得來一次。此時的雲津夜市燈火通明、人潮攢動,沿江的巡津街上商賈雲集,江上的遊船畫舫歡笑不斷,江畔的法式酒吧熱鬧非凡。“三劍客”選了一個賣燒豆腐的小攤子,攤主是正宗的建水人,他不緊不慢地將象棋棋子大小的豆腐塊放在鐵篦子上,在表面刷油,用鐵盆中的碳火慢烤,被烤熟的豆腐逐漸鼓脹起來,最終呈現圓球狀,熱氣從豆腐上蜂窩狀的小孔中蒸騰出來,發出誘人的香味。攤主將烤熟的豆腐揀出來,蘸上辣椒麵或腐乳汁,分給圍坐的食客,同時在食客面前的搪瓷缸子裡扔一顆玉米粒,用來餐後算賬。
“三劍客”迫不及待地擠坐下來,將一個個圓鼓鼓、黃燦燦的烤豆腐塞入口中,入口後表皮的焦脆和內裡的軟嫩相得益彰,好吃到停不下來,他們忍不住大快朵頤,吃得心滿意足。
填飽肚子之後,“三劍客”便來到得勝橋,履行胡承蔭和玉蘭的約定。得勝橋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橫跨盤龍江兩岸,自古有“一橋飛貫日之虹”的美譽。得勝橋始建於元代,幾經戰亂毀壞,又幾經重修,幾經易名,先後曾名為“大德橋”、“雲津橋”,為紀念康熙派趙良棟在此打敗吳三桂而更名為“得勝橋”。
得勝橋聯結盤龍江兩岸的金碧路和拓東路,二十世紀初,伴隨著滇越鐵路的修建,法國政府逼迫清政府將塘子巷、巡津街、得勝橋片區設為對外商埠,此後得勝橋上行人來來往往,汽車、馬車、人力車絡繹不絕。得勝橋西岸有兩座橋頭堡,這兩座橋頭堡剛剛建好沒幾年,因為三十年代yn省主席龍雲意圖加強城防,便在昆明修建了一批碉堡,這兩座橋頭堡就在其中。它們高三層,佔地十餘平米,磚木結構,土黃外牆,因為得勝橋緊鄰滇越車站,是外地進入昆明城的交通要道,平時有稅吏駐此徵稅,到戰時則將由士兵據此守橋,鞏固城防。
為了不被集園的人發現,“三劍客”躲在橋頭堡背後的陰影處,他們等了好久,一直沒有看到玉蘭,他們猜想玉蘭出門不易,已經做好了苦等一夜的準備,倒也並不著急,預備若是等不來玉蘭,便再想其他的辦法跟她見面。“三劍客”不知疲倦地默默觀察著往來人群,搜尋著玉蘭的身影,時間一點點流逝,一直等到過了午夜,玉蘭都沒有來。
更深露重,雖沒什麼風,陣陣寒意仍舊讓人不時打個冷戰,把睏意都驅散了,“三劍客”默默等著,彼此也沒什麼話,只是不時地跺跺腳,搓搓手。眼見著東邊的天空逐漸顯出灰藍的顏色,胡承蔭越來越不安,終於忍不住問:
“你們說咱們是不是來晚了?玉蘭一早就來了,結果等不到我們,就回去了?”
胡承蔭的話讓賀礎安也有些擔心起來,陳確錚卻始終不語,目光時刻不離橋面,隨後露出了一絲笑容:那個單薄的身影終於在得勝橋上出現了。
隨後胡承蔭也看到了玉蘭,興奮地喊到:
“快看!她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