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九章 理想總是美好的(第1/2 頁)
到了週六晚上六點,社會學系同學們準時在農校的校門口集合,沒有一個人遲到。暮色之中,同學們看著彼此,雖然每個人都心照不宣地不發一言,但大家的眼中都有掩藏不住的好奇和興奮。帶隊人是講師蘇汝江,他一早便等在校門口,點名確認大家全部到齊之後,帶領同學們一起朝雲津市場走去。一路上蘇汝江一邊走,一邊跟大家從頭講起昆明集園的歷史。
在晚清時,昆明就已經有了逼良為娼的鴇母和秘密賣淫的妓女,當時稱為“秘賣”。一九一一年,雲南重九光復以後,雲南當局決定集中私娼,成立公娼救濟生活無著的妓女,希望透過公娼消滅私娼,最後達到“無娼”的目的。
在這種美好的理想驅使下,巡警總局將之前因為賣淫被拿獲、強迫照相備案的妓女們按照不同條件分為“上中下”三等。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日,農曆十月初二,昆明的公娼正式營業,官方定名為“上等集園”,集園中的妓女大多年輕貌美、形容姣好,“上等集園”開門營業之後,生意十分興隆,於是當局又在四川街建了“中等集園”。巡警總局本來還要建“下等集園”,但因為民間反對聲甚囂塵上,且此時昆明的下等娼妓早已集中居住在福興街,索性直接將福興街周圍的娼家稱作“下等集園”。不論是“上中下”三等集園,都受警察總局的保護和集中管理。但云南民眾認為政府設立公娼有傷風化,不斷呼籲取消集園,一九一四年六月一日唐繼堯下令取消集園,第一次公娼於一九一四年六月三十日全部結束,持續了不到三年時間。
公娼取締之後,私娼進一步氾濫,yn省會警察廳在一九一七年五月擬定了《第一期監視戶取締規則》十四條。所謂“監視戶”,就是向警方繳納“保護費”的合法鴇母和合法私娼。由警方制發一塊粉底綠字的木牌,標明“監視戶”身份,釘在妓女的住所大門上,妓女向警方呈繳四寸照片兩張,每人每月繳納五角至一元五角的保護費。
為了進一步阻止娼妓氾濫,昆明政府還在興華街設定了專門懲罰妓女的女子濟良所。一九一六年二月,為節省開支,將女子濟良所併入圓通寺中的女子習藝所,非法妓女被警方捉拿之後便被送入女子習藝所,學習縫紉刺繡等技藝,為今後自力更生做準備。
然而監視戶和習藝所的限制辦法毫無作用,非法私娼屢禁不止,政府便又將恢復公娼提上日程。一九一八年四月五日,官督商辦的集園在四川街開始營業,不再分上等中等,到四月下旬,省會警察廳採取了“防毒措施”,為了預防花柳病的泛濫,定期安排醫生對集園的妓女進行檢查和治療,但私娼不在此列。
二十年代初,昆明當局在崇善街附近興建雲津市場,並將集園遷往雲津市場,由k市政公所主辦,由此集園由官商督辦改為完全官辦。官辦集園於一九二三年六月一日正式開放,公娼再次成立。公娼妓女定期體檢,並繳納防治梅毒的費用,名曰“洗滌費”。
進入三十年代後,公娼依舊設在雲津市場,和之前的年代沒有不同,懲罰方式也沒有差別,只有女子習藝所取消了,感化院成立了。昆明當局多次試圖嚴厲取締,又幾次試圖集中管理,但娼妓氾濫的問題一直存在,直至一九三九年,昆明依舊是公娼和私娼並存的狀態。
將昆明公娼的歷史大致介紹之後,蘇汝江輕輕嘆了口氣:
“理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卻往往是不盡如人意的。昆明的公娼制度斷斷續續施行了快三十年,起初昆明當局設想的‘無娼’的世界卻遠遠沒有到來。”
蘇汝江說完,有一個娃娃臉的女同學說道:
“蘇先生,我覺得這一切都源自男女的不平等,中國曆來女子地位低下,女子無法接受教育,沒有安身立命的本事,為求生存或是嫁為人妻,依附於男人,或是淪落風塵。我相信將來終有一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