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克鐳(第1/3 頁)
離開北平,周曦沐不是沒有想過,但相對於天津的遍地焦土,北平雖人人自危,但日常生活暫且能一天天地過下去。在這種肅殺的氣氛之下,周曦沐和曾澗峽常常在一起商議對策。
七七事變時,學校正值暑假,清華大學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在西苑接受集中軍事訓練,土木系大部分學生正在山東濟寧實習,四年級已畢業學生為謀業及準備考研等留校的約有200餘人。事變爆發後,部分學生回到老家,但仍有大量學生滯留在北平觀望。教職員除少數南下參加廬山談話會與短期旅行者外,大部分仍留在校內。最初幾天,只有少數日本兵進入校園,學校尚平靜,校事也能維持。
7月29日北平失陷之後的當天下午,日軍就進入清華園滋擾,以參觀為名,竊取了大批珍貴圖書和儀器裝置,用卡車裝運出校園。後來又有人傳言說,日軍將逮捕抗日救亡學生,人心惶惶。至此清華學生大批離校,老師也攜家帶口紛紛離開清華園,學校遣散校工,整個清華園頓時變得空空蕩蕩,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劫難。此時部分清華教職員工決定成立“清華大學保管委員會”,承擔了巡校護校的任務。保管委員會主席是畢正宣,委員有:傅任敢、汪健君、施廷鏞、陳傳緒。保管員有畢樹棠、閻裕昌、溫德、曾澗峽、周曦沐等40人。
這一年是北大和清華聯合招生,試卷在北大剛剛印好,新一屆的招生工作尚未展開,國家就遭遇這種變故。周曦沐不知道之後的教學工作到底能不能順利開展,當他在報上看到南開大學遭遇轟炸的慘狀,更加為清華的未來擔憂,一想到剛剛新婚的妻子蒔芳,周曦沐更覺得北平不宜久留。但就讓他們這麼離開,總覺得捨不得清華,加之學校並未釋出下一步舉措的通知和公告,周曦沐就想再等等看。而曾澗峽因為阮媛的身體原因,暫時也不方便離開,兩人商量以後,決定一起擔任護校委員會的保管員,留在北平一天,就為保護清華大學盡一份力量。
入夜,作為保管員的周曦沐和曾澗峽在清華園內巡邏,他們從未覺得眼前的清華園如此得寂靜,寂靜得讓人害怕。沉重的心情和無措的思緒讓周曦沐和曾澗峽沒有了往日高談闊論的興致,兩人的腳步聲應和著秋蟬的鳴叫,更給人平添一份愁思。
不知不覺之間,兩人一同走到了“水木清華”荷花池畔,是清華園內最引人入勝的一處美景,荷花池南側之畔垂楊掩映著“水木清華“正廊,正中掛一匾額,上書“水木清華“四字,莊嚴俊秀,有記載說是康熙皇帝的御筆,藉著月色,字跡尚能辨認,只黯淡了許多。環湖錯落著嶙峋的山石,柔弱的垂柳將枝條垂入湖中,頗有些顧影自憐的意味。時值盛夏,荷花開滿了池塘,柔和的月光映照下,一朵朵荷花好似睡著了一般,眼前的一切看來如此平靜安詳,盛放的荷花們完全不知道清華園外的世界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荷塘西側有一瀑布,一年四季流水不斷,遠遠可聞水淙淙流水聲,襯托得這夜更加安靜。
周曦沐在池畔一塊平整的石頭上坐下,口中誦出晉人謝混的詩,也正是“水木清華”的由來:
“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曾澗峽不用回頭,就隨口誦出他背後迴廊正中朱柱上懸掛的清道光進士,鹹、同、光三代禮部侍郎殷兆鏞撰書的名聯:
“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只是這‘仙居’一旦落入日本人手裡,恐怕就變成了‘魑魅魍魎之地’了。“
周曦沐無言,只是拾起腳邊一顆石子,丟進荷花池,石子敲擊湖面,發出“咚”的一聲輕響。
心中雖然彷徨無措,但對校園的巡視,卻日日都沒有鬆懈。
一日深夜,周曦沐拿著從英國帶回的手杖,在空寂的校園裡來回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