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60(第2/3 頁)
啟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黃克纘看著李起元比自己升堂還義憤填膺的態度,忙安撫他說:“鹽商這兩年出了不少銀子了。”
李起元不認同:“朝廷每年投去治河的銀子、賑災的銀子,少說有幾十萬兩,多的時候有兩百多萬兩。這兩百年累計下來是多少?還有在水災中死去的那些人命呢?”
這樣算起來,把大明的鹽商得都抄家了啊。
黃克纘再一次感覺到自己不適合做刑部尚書。
張問達與汪應蛟一起致仕後,現在的左都御史是何宗彥。他看熱鬧不嫌棄事大地攛掇:“邸報應該把李尚書的言論適當地透露出去。不管天子想不想與鹽商追究在三邊墾荒的損失,得讓鹽商知道他們賺的銀子裡,有黃河遭災的百姓性命。”
周嘉謨老神在在地打瞌睡,黃克纘立即把刑部右侍郎趙秉忠扯過來。
“狀元郎,你與他們倆商議這事兒該怎麼辦?”
趙秉忠無奈,刑部左侍郎喬允升也七十多了,向天子遞交了幾次的辭呈,天子正在考慮適合的刑部侍郎人選。他雖然是狀元郎,但是對上前輩何宗彥、李起元,明顯不夠看啊。
幸好這時候天子到了,養心殿立即安靜了。
如今的小朝會就在養心殿,大朝會在文華殿。天子通常只在小朝會上與臣子們討論三到五件事。大朝會上則往往是公佈一些朝廷大的舉措、或是就某一件事徵求臣子們的意見。並不要求當場能有結果。往往會給朝臣留出一定的時間上本。
真正做決定的事情,既不是在大朝會也不是小朝會,而是隻有六部七卿和兩國公、三閣臣參與的小會。
趙秉忠不用面對戶部尚書和左都御史的詰責,立即退回到自己該站的位置。朱由校坐下後,各部老臣也在天子的“賜座”後領先坐下。
今天要討論的事情有三。
第一件是何宗彥提起的江西御史田珍疏陳限祿一法,建議以萬曆四十八年間給宗室的數目二十萬六千為標準,根據各府宗室人數的多寡重新制定標準,就以現在人數為準,日後子孫增多,也只能在原額內原支均支,戶部不再增加祿銀數量。
朱由校自然是沒什麼意見的。那些宗室只能吃喝,什麼利國利民的事情都不做,二十萬六千的銀子給他們,都嫌給多了麼。但是群臣沒意見,這一條宗室限祿法順利透過。
第二件事情就比較大了。
葉向高提起朝廷昨日得了延安府的五百里進京急報,報延安府各地有零星的飛蝗出現。
畢自嚴立即站起來說:“陛下,飛蝗一旦成災赤地千里。朝廷應該立即採取措施。”
劉一燝接著畢自嚴的話說:“昨天接到急報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陛下帶領我們幾位商議後,立即回覆了延安府,並指令榆林衛將士協助延安府滅殺飛蝗。”
“我們給榆林衛和延安府建議的方法有三:一個是舉篝火,夜晚期間飛蝗習性會撲火。這個方法只對能飛起來的蝗蟲有用。第二個方法就是器具撲打,或是網袋兜攬。第三就是開溝陷殺法。”
韓爌在劉一燝後面補充。這都是非常古老和傳統的滅蝗蟲的方法了,也是經過驗證有效的方法。對在座這些人來說,是不需要再做更詳細的解釋的。
朱由校見臣子們都理解了,然後就開口說話了。
“朕的意思是主動放棄延安府今年的守成,在延安府的周邊製造隔離帶,主動用篝火法每天晚上滅飛蝗。不然飛到臨近慶陽府、平陽府,會造成蝗災的蔓延和擴大,損失則會更多。”
這種斷臂求生的法子,針對蝗災是最有效的。
“如果眾卿都沒有意見的話,延安府今年免稅。按顆粒無收給與賑濟。從救急的賑災款出銀子。”
見臣子們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