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裡給她發獎狀,蘇夏推辭了,並且趁那個男子不注意溜掉了。
回到家的時候,蘇建國有些責備蘇夏自己一聲不吭的就拿出了自己這麼多錢去捐款,
22、天災人禍 上 。。。
還說“災區有國家管著,咱們意思意思就好,劃不著出那麼一大筆錢吧。”蘇夏不說話,只是拿出自己這些日子積攢的一沓報紙給蘇建國看。上面刊登的,都是社會各界對災區捐助的新聞,有商人,有貧民百姓,還有海外華人。蘇建國一字一句的看完了那些報道,對蘇夏說了一句:“原來爸爸還比不上我女兒思想覺悟高”。
沈素梅問蘇夏為什麼不肯在捐款的時候報上實名實姓,蘇夏說如果自己的捐款金額和真實年紀姓名被媒體知道,肯定會被炒作成新聞。自己不想讓一片好心變成出名的手段,於是就拒絕了。沈素梅對女兒的心思感到非常的訝異,在她看來,蘇夏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最是希望得到肯定得到誇讚的,而蘇夏的選擇卻跟絕大多數人都不一樣,這讓沈素梅感到既自豪又驕傲。
23
23、天災人禍 下 。。。
大概是在這個災難頻發的年頭,國家太需要樹立一些正面的典型人物了。A市洪災籌款的時候,有一位年紀不到十五歲的小女生捐款兩萬多元人民幣的新聞不脛而走,震動了整個A市,某一日的市晚間新聞,還請出了那日蘇夏捐善款時候在場的中年男子細細描繪了一番蘇夏的外貌,並對她捐大額善款卻匿名的行為大讚讚揚。
這則新聞登出後,曾引發了A市市民的討論,討論的問題主要有二:一個是這個女孩子是誰,年紀這麼小,是哪個學校的學生?二是,她的這筆大額金錢是從哪裡來的?不會是看到受災的人民,感覺到同情所以偷了父母的錢來捐款吧。如果這女生真的是偷拿了家裡的錢出來捐款,那這件事已經出現了這麼久了,這女孩的家長肯定會站出來,說捐款的女孩就是他們的女兒。但是新聞出來了這麼久,話題中心人物卻遲遲都沒有站出來,原本還覺得這則新聞是炒作的市民們對這位匿名女孩的家庭的好感也一下子湧了上來,即覺得這女孩子是個心地好的人,又覺得這個家庭想必也很是開明。
不久後,省電視臺,主流報刊也登出了這則新聞,大大誇讚了捐款人是新一代雷鋒人物,品格高尚,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如果國家有更多這樣的青少年存在,那麼中國的強大指日可待。在蘇夏成年後,80年代出生的人已經全都成年,肩負起了社會責任,也擺脫了媒體“一代不如一代”的罵名,換成是90後的青少年們來承擔這些。
但是現在才只是98年,八十後最早出生的那一批還都在叛逆的年齡。抗爭教育制度,談戀愛打架——在現在的成年人眼裡,是處處都是不是。在這個主流媒體多對80後青少年指責紛紛的年代,這位年僅十四五歲的女生一下子成為了80後青少年中的正面人物。
媒體越是關注的厲害,對蘇夏的挖掘就越是厲害。本來蘇夏的身份是不容易暴露的,但是那日取錢的時候在儲蓄所的那一幕,卻是讓當時在場的人都瞭解到了捐款人就是蘇夏。於是在媒體刻意的調查下,蘇夏的身份不意外的被媒體曝光了出來。
市重點中學的學生,成績優異,考試次次都是年紀第一名。是老師同學口中交口稱讚的好學生,卻也是近期大紅大紫的匿名大額抗災捐款人,在細究這筆錢來源的時候,更是找出了蘇夏原來還是一個小作家的證據!
記者們的上門採訪,媒體的爭相報道,親戚朋友的驚異目光,老師同學的友善關注……就在蘇夏一個不注意的時候,她出名了。
每日走在路上都有人看,到了學校則會被同學們團團圍住,讓她一遍又一遍的講述自己掙錢,取錢又捐款的過
23、天災人禍 下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