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反叛1(第1/2 頁)
事件還在不斷地發酵,畢竟一晚死了兩個無辜的人,還有兩個執法人員因為一個小孩子受傷了。這件事裡的矛盾衝突、兒童、女性、不平、勒索被反殺等諸多因素都是新聞爆款所必備的因素,而這次事件又極大程度地引發了廣大受眾群體的共情與共鳴。
一時之間,這次的輿論引發的熱度甚至超過了很多娛樂新聞和兇殺案。真正把這次輿論推到制高點的是,那個小孩子在警局消失了。
此刻,民怨民憤達到了極致。一些陰謀論甚至開始傳起小孩被害後毀屍滅跡的言論,甚至一些路人發言說自己看到警局拖出來幾袋黑色的大垃圾,看起來挺重的,之前可沒看見過。在如此似是而非的傳言下,一些組織和公眾人員都開始了發言,希望尋找到小孩子,給予幫助。
而無名人組織裡,那個回去的無名人也帶回去了自己的見聞。他確實看到孩子進去了,但再也沒出來。他從孩子剛出醫院被帶到警局開始就跟著,沒什麼目的,就像是想要知道孩子的結局。可惜的是,他黑進了附近所有的攝像頭,都沒有看到孩子出來,不過還真看到了幾個大黑垃圾袋。
所以,自小接受多思多慮 的他也陰謀論了。顯然,接受他彙報的人和他一脈相承,對他的猜測還進行了完善腦補。於是,這則訊息在無名人組織裡也人盡皆知了,那些影片也彷彿是禁 片似的被瘋狂傳閱。
這個組織裡,大家互為競爭者又互為家人,即使有些人有家人,但是在長期的訓練裡,這個概念也會被模糊。父母兩個字於他們,和陌生人是差不多的概念,因為從來沒見過,學堂裡沒講過。但是同期夥伴之間的情誼則遠高於親生兄弟姐妹。
這次小孩一家死的死失蹤的失蹤,觸動了不少孩子的心,他們知道這個孩子應該是同類,不過似乎比他們還要慘,具體怎麼慘,他們沒有明確的概念。但是長大的成員卻明白,他們接觸過外面的世界,知道自己概念和思想的缺失,也知曉了更多的道德倫理。
正因為如此,對自己任務產生迷茫的人不知凡幾,卻很少有人表露。因為,被巡檢人員知道後會被血腥抹殺,他們每個人都會 被要求前來觀刑。其中震懾,不言而喻。
多年來的恐怖壓制和此次的直接刺激,生活在無名島嶼的人開啟了第二次思想大暴動。第一次思想大暴動就是那次觀刑前眾人對無名人本身產生的質疑,對於任務的正義性和自己身世的尋找產生的超前的熱情,也結束於那次血腥的鎮壓。
上一次的結束過於匆忙,但思想可能被壓制,卻從來不會死亡。這一次,那份被壓制已久的思想徹底反彈了。愈加激烈的感情,往往以最平靜的形式表現。這次的流言與傳閱都是靜悄悄的,連交流都是眼神的對視,肢體的接觸。
他們的最高指揮,無一,也在第二天一大早接到了兩個電話。一個是上級要求大量出動精英隊伍輔助各地特別行動隊,另一個是來自A組織的電話。
“你好,無一先生,我是安然,A組織話事人之一,希望和你談下合作。”對面的聲音簡單直接,讓無一有些無奈。
“你們也太明目張膽了吧,不怕被監聽嗎?”
“自然是保護線路防監聽和追蹤的。看來您已經做好決定了。”
“這不是你們第一次接觸我們了,如果我沒猜錯,我們裡面還有你們的人。”
“你們不也是在滲透其他組織嗎?禮尚往來而已。”
“我同意了,但是要帶這裡的人好好生活。自由的生活。”
“自然,我們尋求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
“那,你們半個月後來帶走所有人吧。”
“那您那裡的蛀蟲?”
“我這裡永遠不會有蛀蟲。”
無一剛說完,就聽到對面呵呵呵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