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頁(第2/2 頁)
鴻章有過,甲午之戰,李鴻章就有很大的過失,最大的就在於他任用私人,明明知道丁汝昌不稱職卻還是要用,明明知道劉步蟾爭權奪利想擠走琅威利,卻不制止。當然丁汝昌、劉步蟾在最後的關頭,還是表現出了軍人的血性,但是功是功,過是過,這是兩碼事,不能因人廢事也不能因事廢人。
辛丑條約是個禍國殃民的條約,這個條約貽害中國四十多年,抗戰的時候,為什麼日本人可以想在什麼地方開戰就從什麼地方開戰,和這個條約有莫大的關係,因為日本人可以在天津到北京隨意駐兵。
但是簽訂辛丑條約,李鴻章卻是為國立下大功的,當時的情況中國面臨極大的瓜分威脅。如果中國被作為戰敗國處理那將會是無比沉痛的後果,當時世界通行的處理戰敗國的方式就是瓜分。
庚子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荒謬的一幕,大清的正規軍和十幾萬義和團去攻打幾個沒有什麼防禦能力的使館、教堂,居然打不下來!使館只有一百多水兵,能拿槍的人全部算上,只有四百人。就一門炮還是兩百年前的古董,這是法國人從琉璃廠買來的文物,義大利人湊了點黑火藥,居然就讓清軍打了一個多月都打不破。
試想一下,如果現在有一個國家,包圍了在它首都的所有外國大使館,派遣軍隊進攻,那後果是什麼?有人說了,義和團是出於對洋人的憤怒,才去攻打教堂殺洋人的。
憤怒嗎?肯定是有的,洋人確實可恨,很多洋人也確實該殺!可是為什麼,在1900年5月31號之前就不恨洋人,不殺洋人呢?在這一天之前,十幾萬中國教民死在義和團的刀下,而只死了一個洋人卜克思?而到了1900年5月31號之後,就對洋人大開殺戒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