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季漢屬於哪個朝代 > 第42章 天辯

第42章 天辯(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仙魔與人異世:沒靈氣咋修真終末的神蹟領主的貓傲世劍尊風雲傳影源世界人間異法獸語通神覺醒聖體,我帶妖族公主橫掃四洲列國大修士凡人流:參天竊道仙子很兇魔王,穿越百年的愛!驚霄長風破浪濟滄海0修個仙,泡個妞靈淵啟世:逆途破穹家族修仙從鎮族神劍開始修仙問道之初入仙途長生從靈畫師開始

第二日,張溫向季漢朝廷辭行東歸,劉禪賜下金帛,又命百官相送,因此諸葛亮在城南郵亭設宴踐行。酒至半晌,忽有一人乘醉而入,對著諸葛亮長揖過後,不待人請,入席就坐。張溫見此人無禮向諸葛亮問道:“丞相,此乃何人?”諸葛亮答道:“此乃益州學士,姓秦,名宓,字子敕。” 來人正是秦宓,他本在家中小酌,可不知為何諸葛丞相屢屢遣人催他前來赴宴,東吳使者張溫要走了他雖知曉,可是之前他無官無職並不識得此人,就算丞相已有意讓他出仕益州別駕,但畢竟還未落地,故而丞相催他前來的用意讓他很是費解。不過他畢竟為人瀟灑不羈,拋卻這些計較,徑直前來赴宴,只作吃喝之備。 本來楊清見張溫都要走了,秦宓還未現身,以為那問對的名場面就不會發生了,他還自顧自地在那唏噓嘆惜,不曾想秦宓竟然還是來了。前兩日他才去秦宓家拜謝過舉薦之恩,今日又見著面,因此待其落座,楊清連忙向他舉杯致意。 張溫微笑道:“既稱學士,不知曾學事否?”這些天蜀中百官對他恭維不斷,因此除了諸葛亮等數人,張溫對其他人是頗有傲慢之意的。且他本是才藻俊茂之人,在東吳也以辭對見長,這時見秦宓一副學問大家、風流名士做派,心生不服,欲與這位益州學士論個高低,也好宣揚江東的文氣。 秦宓拿起酒杯搖晃地走到張溫面前,笑道:“蜀中三尺小童尚且就學,何況是在下?”張溫又道:“公何所學?”秦宓正色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張溫心道此人好大的口氣,不是在此吹噓捆風,就是確有真憑實學,不過此人得諸葛丞相看重,恐怕真是位大才,如此尋常學問怕是難不倒他,當以天道問之。想到此處,抖擻精神,出言問道:“公既出大言,請讓溫以天問之?”秦宓喝了口酒,右手一攤,道了聲請。 眾人見二人比較學問,皆是降低聲音,唯恐聽不到東西兩大名家的高論。諸葛亮面露微笑,並不阻止,實際上秦宓就是他故意請來的,這些時日在他授意下眾人皆對張溫極其拉攏,他恐此人生了輕視蜀中百官之心,故而在臨別之際有意讓秦宓前來準備在文學上壓一壓張溫,一拉一壓之下更能讓此人增加對蜀中的好感。因此他只微搖著羽扇,側目相待。楊清也是放下手中筷子,傾耳相聽,這個場面他盼望了許久,可不能錯過。 很快張溫出言問道:“天有頭乎?”秦宓回道:“有頭” “在何方也?“ “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 張溫又問道:“天有耳乎?” “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 “天有足乎?” “有。詩云: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 張溫見接連三問皆難不住此人,思索片刻,又大聲問道:“天有姓乎?”秦宓答道:“有。” “何姓?” “姓劉。” “何以知之?” “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 秦宓之答暗合了劉漢天命,張溫自是知曉,為了搬回一城,又問道:“日生於東乎?”秦宓清楚此問之意乃是說天命在東邊的孫吳,不過這難不倒他,隨即笑道:“雖生於東而沒於西。”秦宓此答也是絕妙,又壓東吳一頭,張溫無語不能對。此時二人答問如響,滿座皆驚,而張溫見秦宓應聲而出,言辭犀利、道通理達,心中也是大為敬服。 秦宓又反問道:“先生既以天事下問,必能深明天理。昔日混沌既分,陰陽分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至共工氏戰敗,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既輕清而上浮,何以傾其西北乎?又未知輕清之外,還是何物?願先生教我。” 此問之難恐秦宓自己亦不知,張溫無言以對,避席謝道:“不想蜀中如此多俊傑,今聞公論,令在下頓開茅塞。”諸葛亮怕張溫羞愧,開解道:“席間問對,乃玩笑耳,惠恕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不必在意唇齒遊戲。”張溫

目錄
回到大魔王小時候妖皇盛寵:天命皇妃穿越之鎮宅男妻渣女系統改造[快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