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2/4 頁)
人安排此事,一旦有結果,就快馬加鞭的找人把會育苗的老農送過來,此事怎麼也得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到時我們基本上把河間府的縣都走了一遍,選其中一個縣作為試點來培育秧苗,如果成功了再推廣到其他縣,一定要趕在三月底之前將秧苗全補充上。”
蕭昱並不懂農事,他對沈清夕有種特別的信任,聽顧照棠說沈清夕會負責此事,便放下心來,不再提起此事。
接下來的幾日,兩人都穿梭在博陵縣的各個區域,忙著搭建帳篷,建設食堂等事,五日後,他們留下談好的物資,出發去了下一個縣城。
第219章 育苗
卻說沈清夕這邊,自顧照棠走後,她除了捐款捐物捐藥之外,精力就放在了秧苗的培育上,她前世雖說是孤兒,可也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對農事十分的陌生,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溫室育苗的事情,但具體怎麼弄,她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而且她並不清楚這個季節應該種什麼莊稼,因此顧照棠走後沒兩日她便將家中的事情給了江氏,她則去了顧家的莊子上,專心鑽研培育秧苗的事情。
此時京都城的天氣依然很冷,絲毫看不出立春後的景象,沈清夕先找了幾位莊子上有著多年種地經驗的老農,問了問此時適合種什麼莊稼。
“回大奶奶話,這個季節地裡的莊稼一般都返青了,適合種的莊稼不多,”一個四十多歲,長相憨厚的漢子,搓了搓手,努力的回想著,“就是咱們莊子上到這個時候一般也就是種些油菜、蘆筍或芥菜。”
這些都是菜類,光有這些是沒辦法度過饑荒之年的,必須都有能果腹的主食,沈清夕耐著性子問:“有沒有能填飽肚子的莊稼適合這個時候種?”
另外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答道:“也可以種些蠶豆、豌豆或者辣根,這幾樣要是早春種的話,成活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沈清夕還是不太滿意,豆類食物需經過加工後才可以食用,對災區來講直接能食用的糧食價值最高,她想到了二十一世紀最常吃的紅薯,這個時候應該叫地瓜,“地瓜現在不能種嗎?”如果這個能種的話,最起碼可以解決溫飽問題。
幾個老農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與不精通農事的大奶奶解釋,最後還是剛才那個略微年長的老漢出面說:“地瓜一般在夏末秋初種。現在天氣太冷,地瓜秧苗容易凍死。”
沈清夕皺眉,恍惚記得現代就有春紅薯一說,那說明紅薯是可以在春天栽種的,只是秧苗培育的問題,她將自己說的溫室培育秧苗的想法說了一遍,由於她不通農事,只是說了些大概的理念。
但是她找來的都是有著二十幾年種地經驗的老把式,聽沈清夕說了片刻便大概明白了意思,“這個我們以前都沒聽說過。不過倒是可以試試。”最早答話的那個四十多歲的漢子眼睛一亮,為這種奇特的育苗方法而感到興奮。
沈清夕記得他姓王,因為長相憨厚。莊子上的人都叫他王老實,便吩咐他帶頭試驗地瓜秧苗培育的事情。
王老實卻是個急性子,說幹就幹,下午就按照沈清夕的吩咐選好了苗床,選了一塊約有一米寬。兩米長左右的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塊,先把地裡的土翻了一遍,又灑上一些牛馬糞。
再找人從家裡找來去年收割的地瓜,選了薯皮光滑、皮色鮮豔、薯塊均勻、大小適中、無病無傷、未被凍傷過的、白漿多的薯塊作種,將選好的薯塊在溫水中浸泡完後,再把其均勻的排列在苗床上。由於不清楚什麼樣的方式出苗機率高,沈清夕便讓王老實採取了多種排列方法,有的斜排。以薯頭壓薯尾的三分之一,有的直接排放在一處,有的薯頭大的一端排放整齊,有的則上齊下齊。
處理地瓜種後,該覆蓋塑膠薄膜了。這個時代沒有塑膠薄膜,王老實便提議用厚厚的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