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名不副實(第1/2 頁)
呵呵....
逼宮嗎?
朱由校笑容滿面,不怒自威說:“諸卿支援攤丁入畝,保證朝廷財政充裕,朝廷自然維護諸卿利益。”
“故而,朕希望各省推行攤丁入畝時,不會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兒。”
“不過,諸卿不宜誇大商賈危害,亦不宜小覷商賈的能力,常言道術業有專攻,朝廷開源的事兒還需各省商賈來做。
譬如在各省開設的錢莊,提高官員俸祿的公廨本錢,全需各省商賈出力輔助,故而肯定出現類似捉錢令史類的官吏,難道諸卿不希望他們出現嗎?”
身為皇帝,大明掌舵者。
這兩月,他靠著錦衣衛秘查,基本摸清楚朝堂官吏錯綜複雜的背景。
能升遷成為京官,家族多為地方豪門望族,或者互相結親,選擇強強聯合。
故而,搞定朝堂官吏,憑藉官吏家族在地方的威望,基本能搞定地方鄉紳。
此時,王象晉突聞皇帝回答,整個人非常頹廢,錢莊皇帝讓利三成給百官,公廨本錢事關百官俸祿,兩項巨大財源統統涉及商賈。
饒是王象晉性格執拗,堅持維護官紳利益,他也心似明鏡恢復公廨本錢需部分精通經濟的小吏,胥吏。
何況開設錢莊,這比公廨本錢影響更大,甚至取代公廨本錢。
不讓精通斂財的商賈參與,皇帝不答應,大名各地官吏同樣不答應,還容易徹底得罪商賈,這是胳膊拗不過大腿啊。
敗了。
大潰敗。
官紳集團勢大,皇帝總有手段拿捏,還贏得底層官吏支援。
王象晉百般無奈作揖道:“臣無異議。”
隨即蘇茂相,畢自嚴,郭允厚等紛紛表示支援。
朱由校不知幾人真心,幾人敷衍,投桃報李說:“這陣子,朕同徐光啟,畢自嚴視察北直隸,發現沿途百姓不光賦稅,徭役沉重,海量良田無人耕種,同時,各種高產作物稀少。”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衣食以農桑為本,故而,朕決定在朝廷新添農業部,掌管農桑,畜牧,水產,農村作坊,倡導高產作物,獎勵耕種,兼巡視監察。”
“王象晉擔任農部尚書,目前,迅速做三件事兒,其一,重啟徐光啟在天津墾田種稻的做法,今秋起,農業部牽頭,把屯田種稻作為朝廷國策,未來數載鼎力推行。”
“其二,明年起,在北直隸選處皇莊,在北方推廣南方的稻米,種植高產的南瓜,玉米,高粱,土豆,紅薯。”
“其三,必須改變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的狀況,即日起,農業部快速選拔賢才,十月末前,同戶部,審計處,土地局,課稅局,聯合東廠,錦衣衛,奔赴廣州,福建重新丈量量田計價,施行攤丁入畝。”
然而,不等王象晉謝恩,蘇茂相望向這位新上任的農業部尚書,直言不諱說:“陛下,臣認為王大人身份不適合擔任農部尚書。王大人所在家族為山東望族,興許還是山東第一豪族,絕對是國朝科舉第一家族,百官人稱王半朝,即半個朝廷是王家進士。”
王象晉面色一寒,怒聲駁斥:“蘇大人,你什麼意思?難道覺得本官會監守自盜?”
蘇茂相面不改色,直言不諱說:“陛下,臣不敢確定王大人是否監守自盜,然而,王大人家族單單“象”字輩,以王象乾,王象晉為首者達共九人,其群從兄弟同仕於朝者,皆有名。”
“另外,新城王氏聯姻物件為淄川(淄博)畢氏,即畢尚書家族。臣私以為讓山東地方大族推行攤丁入畝,難免出現知法犯法,甚至官官相護,彼此包庇的情況。”
其實,他還有句話沒說,陛下終究太年輕,不懂朝廷官吏間盤根錯節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