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領導的新*主義革命均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些革命為什麼都能取得成功或不同程度的成功呢?我想這隻能歸結為群眾基礎不同,未能真正地喚醒群眾也是這次變法流產的一個重要原因。譬如下令禁止在前門大街設攤貿易,將所有攤販趕至東西兩河沿,店鋪禁止懸掛幌子,違者受處罰,致使平日熙熙攘攘的大街為之一空。這種過激的做法,直接損害了一些下層群眾的現實利益。還譬如改變中國留長辮子風俗的詔令一經傳出,旗人的不滿達到頂點,引起了部分人民群眾的騷動。
4、變法主張過於理想化,缺乏可操作性
維新派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驟然產生的,變法之前他們多多少少僅只是十年寒窗皓首窮經之輩,對西方資本主義所知甚少,對政治運作及如何行之有效地推進變法均有欠考慮。他們的許多主張過於理想化,缺乏可操作性和可過渡性,造成社會的恐慌和*,使變法歸於失敗。
在“百日維新”短短的103天內,光緒共釋出各種諭旨三百餘件,平均每天頒佈三道變法詔令。這些詔令不分主次和輕重緩急,如雪花般地狂瀉而下,改革輻度之廣涉及到官吏、法律、軍事、經濟、文教、人才選拔制度等多方面。規模過於宏大,包攬太多,似乎想在一夜之間便完成資本主義數百年之功。一個措施還沒有得以認真地落實,尚不知其是否行之有效,另十條上百條措施便撲面砸來。這種如過山車似的變法想成功亦難矣!總之,和兩千年前的范雎相比簡直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毫無章法、毫無遠見,焉得不敗?
三、緩不濟急
慈禧太后在發動戊戌政變撲滅“百日維新”的火焰之後,終於又走到了政治的前臺。她對戊戌變法作了如下總結:“前因中國積弊過深,不得不因時制宜,力加整頓。而宵小之徒,竊變法之說,為煽亂之謀。業經嚴拿懲治,以遏橫流。至一切政治有關國計民生者,無論新舊,均須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廢食。”看來在政治上她自我感覺要比光緒帝老謀深算得多,因此開始了由她自己所主導的新政,然而在她的新政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地犯了同光緒帝所主持的戊戌變法一樣的冒進錯誤。可見在當時一個風雨飄搖的大時代潮中,在封建主義的框架內試圖蘊育資本主義的火種怎麼深謀遠慮都是錯。無論是否存在著慈禧擅權的現象,也無論光緒帝是採取穩步推進的戰略抉擇還是採取其他方式,都不可能改變其失敗命運。在一個以封建主義為主體的這樣廣闊疆域內的國家推行資本主義制度,怎麼改良都將不得不以失敗而告結束。如果說在將近一百年之後的我們還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苦苦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希圖處在當時條件下的人們憑著對資本主義的極其有限的瞭解和極其落後的生產力在一天之內就完成資本主義的全過程只能是無知望談。
總之,我個人認為戊戌變法是一件極其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其歷史意義不在於其成功,而在於其失敗,徹底的失敗,以使前赴後繼的中國人產生新的覺悟,從而使中國人民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有一個飛躍性的發展,將中國革命推向一個又一個的新高潮。儘管戊戌變法在具體操作上可以說是失誤連連,但是就整個時代而言,歷史已經無法複製象秦國時那樣慢悠悠的按部就班的政治改良運動,當時之中國已並不具備秦時那樣的封閉的歷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