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5 頁)
養鴨,可他們的養鴨成本無法與我們相比。因為作為供應市場的專業種鴨養殖,主要靠母鴨。在山東,120只母鴨,需要30只公鴨才能實現正常的受精率。在海南,由於天氣熱水溫高,其種蛋的損壞率也高。我們吳江地處中國南北冷熱氣候的中部,一年四季的水溫基本上都能適合鴨子生長,這裡的120只母鴨只需18只公鴨就可以達到受精的要求。公鴨對養殖戶來說,屬於成本消耗品。吳江桃源之鴨能立於全國不敗之地除了我們的養殖經驗和市場能力外,得感謝天賜的自然氣候和一方的好水。” 。。
第21章吳江的金木水火土(7)
原來如此!這正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碧水綠地生奇寶”。
吳江的江湖無處不具魅力,吳江的村前宅後盪漾的都是金水銀元……又是一個村,它叫“楊文頭”。
怪怪的名字,聽人說過去它叫“楊墳頭”。史上傳說在宋末元初,有位楊姓遊擊將軍鍾愛這片土地,殉國後按其生前之願葬於此地,從此得名“楊墳頭”。
老楊墳頭村地處三白蕩西灘,河塘浜灣密如蛛網,阡陌小道,幾乎與外界呈隔絕之狀。幾百年來這裡的村民一直過著落後而貧困的日子。
1978年,改革春風吹進了這個處在河塘浜灣包圍之中的小村子,生產隊的管水員譚逢林挑頭集資2400元,帶著一些幹部社員辦起了一個水泥預製廠。第一年賺了1000元,第二年翻了兩番,第三年翻了更多,一直到一個又一個鄉鎮企業像繁星般地在楊墳頭的地面上佈滿……
“我們選譚老闆當董事長,逢林當我們的黨委書記也最合適!”到了90年代初的楊墳頭村已經有了一個上億資產的集團公司,隨之吳江市境內的第一個村級黨委組織也相應成立,致富帶頭人譚逢林被村民們一致推薦為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楊墳頭這個名字也該改一改了!”有人提議。
“對,楊墳頭不好聽,改叫‘楊文頭’怎麼樣·”
“好,楊文頭好,窮了幾千年的楊墳頭該沾點墨水了!楊文頭好!”
於是,楊墳頭從此成為歷史,楊文頭標在了吳江輝煌發展的史冊上……
“我有一個夢,一個發展我們村的夢,要統籌楊文頭村,充分利用楊文頭村,建設一個美麗的楊文頭村,讓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僅在楊文頭,還要讓村外的農民一起共享。”這是譚逢林的夢,現在他已經將這一夢變成了現實。
那天,吳江市的同志帶我來到楊文頭,因為事先並不知道這裡就是楊文頭,所以當我進入那片聳立在田野之中的現代化別墅莊園時,我連聲讚歎:“這麼好的建築和優雅景緻,就連北京、上海城內都難找到啊!”什麼叫流光溢彩,什麼豪華現代,什麼叫氣派雅緻,這裡就是!而這裡,所有的主人都是農民,是農民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建設起來的地方!
筆者曾經到過不少經濟發展的地區,也看過不少豪華氣派的農民別墅,但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站在他們的房子外和客廳內,你感受的是現代化;可一進內屋、一瞭解他們的生活,你會感覺這些農民跟以前沒有實質的變化。但在楊文頭村,我有些意料不到:五六十歲的退休老農,他們不是在茶館裡聊天、打麻將,而是在自家的電腦上聊天、打麻將——寬頻網路在這裡早已成了生活必備!據說楊文頭是江蘇省第一個寬頻網路村,難怪。
“金楊”是村辦企業改制成的上市集團公司。這名字起得有氣勢,取得吉利,楊文頭在短短的二三十年裡,跨越了兩個歷史臺階:從楊墳頭——楊文頭——金楊……
步入“金楊”之園,映入眼簾的是拱橋、水榭、亭閣和遍植的蓮藕、名貴花木,你立馬會浮想到這裡必定是:春裡桃紅柳綠,夏日芙蓉連片,秋裡丹桂飄香,冬季三友傲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