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5 頁)
“當真!”
李光耀這回開懷大笑了。
“我們要給園區找個最有能力的人!就在蘇州找!”不日,李光耀在一次對外新聞記者會上這樣說,而在這之前他的口氣裡或多或少流露出對蘇州人的某些不滿。記者們發現:打這以後,李資政的態度完全變了,他對蘇州人充滿了感激之情。尤其讓外界感到驚喜和意外的是,1999年底,李光耀終於和老對手王金華成為一家人,兩人的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一陣開懷大笑之後,李光耀對王金華說:“以後你是我園區的人了,我這就放心了。”
王金華說:“謝謝李資政的看重,我一定盡全力把園區建設好。”
中新合作之間的一場不大不小的爭執,至此終於化干戈為玉帛。風雨過後,金雞湖畔重現七色彩虹……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17章自己幹,更出色(1)
我見到王金華是在2008年的夏天,他離開幹了多年的開發區和園區工作崗位之後,現時已是蘇州市政協主席。
一個曾經是優秀偵察兵的復員軍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按著*“發展是硬道理”的精神,同吳克銓等人一起闖出“崑山之路”的“王大膽”,能夠坐鎮名城直至擔任蘇州市政協主席,這是30年前的王金華想都未曾想過的事,但歷史就這樣造就了一代新蘇州人。
王金華是個一眼看上去就能感覺到魅力四射、辦事果斷的人,他的每一個細胞和外表都充滿了“敢”字和闖勁。五六年的崑山“自費開發區”經歷,磨鍊了他敢作敢為的闖勁;十年高新區的世界風雲角逐,使他成為一名馳騁國際商界的勇士。由於一場既是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中新合作大爭執,他這個被新加坡人“恨透”了的對手,竟然如此有趣地成為執掌蘇州工業園區的“一把手”。
作為中新合作專案的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王金華第一次站在金雞湖畔,迎著寬闊的湖面縱目這片建設得半拉子的國際大工程專案時,心中泛起很多感想: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世界經濟日新月異,呈現全球化、世界大融通的局面。蘇州園區嫁接和移植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模式——新加坡軟體,現在要靠我們蘇州人自己擔當起建設和運營這艘規劃投資近1000億美元的“航母”,我們有這個能力嗎·能按照李光耀先生他們設定的奮鬥目標圓滿實現嗎·
“當時我的內心想法非常肯定,是完全可以的,我們中國人尤其是我們蘇州人並不比別人笨。我們之所以過去發展得沒有人家快,一是因為政策不對頭,二是因為我們中國窮。但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之後,像我們蘇州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加上我們自己也在國際經濟大潮中闖蕩了一番,又有新加坡這樣有經驗的老師的傳幫帶,我非常自信我們能幹得好,或者可以幹得更出色。因為我們是本地人,適應本地的水土。”王金華向我透露了當年他接管園區時最初的想法。
“但當時我們確實感到壓力和困難也是相當之大。”王金華介紹說:按照中新“諒解備忘錄”,2001年1月1日起,園區的執管大權歸中方,而且此時中方已是佔65%比例的大股東,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園區的成敗,蘇州人要承擔65%的風險和責任,賺了當然是好事,可賠了你得拿出大頭。“我們蘇州的實力比起新加坡來說畢竟還有很大差距,能不能將園區建設好,影響的不僅僅是蘇州的形象,還有我們國家的形象,幹不好也對不住李光耀他們新加坡人的一片苦心。2000年底我們討論新一年的招商開發計劃時,拿出了一個20億到30億的規劃來。管財政的負責人說,你們這是紙上談兵。他問我錢在哪兒·我一查當時園區的賬,真把我嚇了一跳:全園區負債18億元,光利息就達4億元,到後一年應還款12億元。就這麼個攤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