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他們為我們蘇州創造了多少GDP·多少財政收入·再說,把他們這些人拉下來,對我們這些人、對整個蘇州有什麼好處·”楊曉堂這麼一說,以後就基本上再沒有人提這樣的事了,倒是園區人那種奉獻精神、拼命工作的事常常傳到市機關和市民耳中。而最根本的是,人們從昔日那片爛湖死塘的金雞湖旁看到每天都在發生的變化。這變化真的是日新月異,氣象萬千,而且帶出來的是具有世界最先進管理模式與全球化新經濟色彩的時代浪潮……於是往日的那種懷疑、甚至是幸災樂禍的心態,化作了新鮮、欣喜、感動和主動關心園區大建設的熱情。
新加坡的“軟體”確實有其非常科學和代表當代世界最先進的經營管理與現代化城市運營的獨到之處。不說首期8平方公里和後來的70平方公里的爛湖河塘的低窪地統統填高几十厘米的巨大填土工程,不說負責規劃的專家在考慮一個路燈的樣式時要向全世界燈業設計界進行招標,單就水、電、線、管……那些繁瑣複雜的地下工程,他們可以做到一次成功、幾十年後可以不再需要“開膛剖肚”的完美和超前規劃設計,讓蘇州和中國的同行們無不敬佩至極。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14章“軟體”——閃爍東西方文明精神的靈魂與光芒(5)
在地面工程和招商引資尚未見影子時,新方堅持一定要把一個投資數億元的汙水處理廠建起來,而且要求開發區的70平方公里內的汙水做到全部實現自流通暢。這樣的標準和超前水平,在中國建設工程史上可以說是聞所未聞的,但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一開始就這樣做。施工開始了,新加坡承包商們駕著巨型鑿掘機,在9米深的地心飛旋鑿進,而地面則毛髮無損……蘇州人看在眼裡,感嘆在心中:人家的“軟體”其實是建立在硬體之上的,而這樣的硬體是建立在科學理念的“軟體”之上。
然而,蘇州人和中國人在與新加坡合作建設園區的過程中,並非只有感嘆和感慨,他們同樣有許多值得驕傲的中國人自己的“軟體”——
按照中新雙方達成的協議,園區建設是由中新合資組成的“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簡稱CSSD)”運營的。這個CSSD公司(當時)新方是大股東,佔65%的股份,中方佔35%股份。公司註冊資金為5000萬美元。新加坡國雖小,但人家是富國,而且私人出資的公司,該到賬的3250萬美元全是現金。
當時蘇州沒錢,按照註冊公司35%的股份也應為1個多億人民幣。既然合資,就得共同出錢,而且外國人非常講究註冊資金的真實性,“我們的錢到賬了,你們的錢也必須要到賬。”新加坡人提出這個要求合情合理。可把蘇州人差點急出病來,為啥·沒錢啊!
政府借給我們100萬元籌備費後,剩下的都要我們自己想辦法。可到哪兒去想辦法呀·上世紀90年代初,整個蘇州各方面都在大發展、大建設,哪一塊都在向政府伸手。我們園區是中新合資的,外人都知道是新加坡人出大錢來的,你還有什麼理由再向政府伸手·拿土地頂嘛!有人說,不是已經劃給你們幾十平方公里土地了!新加坡人一聽風聲就急了:不行,土地是我們合作後共同的資源,現在是註冊公司,怎麼可以空賬當股東·
“沒轍,我們只好另想高招。關鍵時刻,還是市委、市政府重視,我記得是市長親自召開專門會議,組織了我們本市的九個‘財團’來議事,最後還是銀行說我們同意貸,可銀行貸我們1700多萬美元也還得走審批手續,這一走手續就麻煩了,沒有幾天怎麼可能下得來呢·那日子難過啊!與新加坡進行了那麼艱苦的談判,現在總算走到了一起,要真幹了,可假如我們第一筆註冊資金都入不到賬面上,那蘇州還有啥信譽·中國還有啥信譽·正當我們走投無路、新加坡人則急於把註冊資金打到賬號上時,出現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