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頁(第1/4 頁)
關於佛經,被派來的教書先生們原本也不是很瞭解,好在作為講師教材上都有王珏的批註。就這麼的,念著佛經版三字經教認字,拼音法是不對倭國傳播的,孔穎達給的說法是隻教授經典的儒家知識。
初步觀察還算滿意,當然往後也不能放鬆警惕,得時刻到書院抽查聽課。
再次回憶一番聽課過程,諸葛恪坐下後滿面讚揚,&ldo;你們做的實在太好了,我本想幫忙完善一二,竟挑不出一點兒不足來。&rdo;
聽他這麼說,極其注重顏面的教書先生們面上都有了笑容,只是大多數人還擺出寵辱不驚的樣子。像這種不知道該如何跟上官打交道,內裡死板完全不知變通又除仁義道德外什麼都不通的人,都是此次派來的主要人才。
他們越是這樣諸葛恪越滿意,&ldo;可惜咱們這邊剛剛穩定下來,不能給大家提供更好的住處。考慮到不好跟當地百姓的住宅分化太大,咱們暫時只能這樣了。不過各位放心,你們的貢獻我皆看在眼裡,等上奏摺的時候必將告知聖上。&rdo;
除孔德雲外最年長的一個先生撫須說道:&ldo;哪裡哪裡,我等並不注重虛名,只求不枉為聖人弟子。&rdo;
艾瑪,叫儒生就都成聖人弟子了,怪道老師常說他們百家派不廣泛收徒呢。若這些人也能跟他算半個同門,諸葛恪得嘔死。似看出諸葛恪的心思,孔德雲無奈撇撇嘴,各家有各家的打算。
諸葛恪在書院裡與先生們一起用午餐,期間不厭其煩地多次讚揚他們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做到心無旁騖教學,重點是一定要再接再厲。圖名的告訴他們名留青史,要利的給畫上幾張餅,總之一頓飯下來幾乎書院內所有先生都將諸葛恪引為知己了。
孔德雲的心臟一抖一抖,怪道大伯說過來之後多看少說,尤其好好跟諸葛恪學習一下。他來倭國之後也沒閒著,隱晦跟親近孔家的人打聽出諸葛恪的所作所為,今日又看到與設宴款待他們那日類似的升級版忽悠人,饒是比諸葛恪大上一輪的年紀,孔德雲也不得不說聲佩服。
諸葛恪說起違心話毫無壓力,不知道護衛們在心裡唸叨他是不是連唐人也忽悠,諸葛恪開始往臨時的城主府走去。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為租界區的總管,諸葛恪有很多公務要做。
比如說每個城都設有衙門,原來主管斷案的人都是李恪派遣,現在有一半被換上諸葛恪帶來的人。其實他能做到都換掉,只是為避免被人懷疑別有所圖,才留著一些人礙眼。當然,這裡天高皇帝遠,他們就算委屈也得憋著。
又所謂&l;槍&r;杆子裡出政權,諸葛恪這邊要武器有武器要人有人,瞧著他完全不將李恪放在眼裡的樣子,若看誰不順眼給殺了,事後說路上死掉都成。當然既要保命又要彰顯作為吳王手下的立場,聰明人都偶爾在諸葛恪底線內小鬧一下。不想弄死李恪的情況下,對他的得利手下也不能太絕,諸葛恪一直默契配合著他們這種小心思。
當然也不都是明哲保身的人,也有忠心者能為了李恪去死,這種人都被諸葛恪留在李恪身邊了。至於吳王殿下和他的手下為什麼被奪。權後不反擊,不好意思他們都病了,據他們自己帶來的醫者說水土不服。
諸葛恪完全可以在剛來倭國的時候直接用藥將人撂倒,他不做是為了找機會收服剛得的手下以及讓李恪輸得心服口服。至於李恪服不服,若認命早就送信給李世民要求回長安了,這不&l;水土不服&r;幾個月依然挺著呢。
先處理一下公務,由於租界區的事情已經捋順,最近並不是特別忙。在晚餐前,諸葛恪照例去看望租界區最大的官-吳王殿下,跟他聊一聊人生。
諸葛恪剛進李恪的院子,就看到醫者在院子裡皺眉思考,&ldo;今日吳王殿下的身體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