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北方局勢(第2/2 頁)
換句話說,又要找盟友了。”
“可是殿下,我得告知一下,雖說你可能先前就已經知道了。哈吉·格萊背後可是立陶宛大公國,他本人就出生於立陶宛與金帳汗國的邊境。”圖哈羅夫斯基正色道。
“所以格萊他肯定與薩萊的金帳汗貌合神離。
“而且雖說格萊背後是立陶宛人,但說準確點,應該是主要是維陶塔斯大公本人吧?如同他當年扶持脫脫迷失一樣,現在他對格萊的扶持,說到底就是故技重施罷了。只是依我個人來看,恐怕這次大公他可能會什麼都撈不到吧。”曼努埃爾做出瞭如此關鍵判斷。
“殿下,何以見得?”圖哈羅夫斯基有些難以置信,他並不認為自己在立陶宛活了近20年是白活的。
“很簡單,我先前代表公國出使諸國時,曾親眼見到了哈吉·格萊本人並與他有所交流。那次的結果是除了些外交辭令上的廢話外,完全無功而返。當時他試圖拉攏公國,還當場口出狂言,說要重建一個全新的‘朮赤兀魯斯’,期間甚至對我用了‘卡菲勒’這詞。這種野心勃勃的青年人願意老老實實成為立陶宛搞亂韃靼人的傀儡就見鬼了。”曼努埃爾冷峻地向眾人說明道。
語畢,在場眾將領都深吸了一口氣:看來這哈吉·格萊是想重振韃靼人過去的輝煌啊。有不滿的將領直接憤懣地說道:“這傢伙怎麼不去當韃靼利亞①皇帝啊?”
“這麼說來,我們是不是能在格萊與其他勢力間,製造些裂痕呢?哪怕用點不光彩的手段。”約安尼斯·塞勒,一名先前在戰爭中表現良好而被提拔的平民將領沉思了會,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嗯,”曼努埃爾讚許地點了點頭,“從這方面看,應該想辦法讓哈吉·格萊率領他的部眾與薩萊決裂,越早越好;同時盡全力破壞他們與立陶宛的關係,使其變得孤立無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趁著這些韃靼人內戰正酣時,發起突襲,如火中取粟般,從混亂的時局裡為自己分得一杯羹。再說了,列位應該不會嫌棄自己的封邑太大吧。”曼努埃爾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方向。
眾人均頷首贊同,但仍有人有些擔憂地問道:“可若是說服不了曼古普那邊,我們再怎樣計劃,也沒有任何用處啊。”
“是的,所以,到時候就要使用些非常規手段了。讓父親坐不住的方法,我可是知道很多的。”說到這,曼努埃爾臉上浮現出一抹惡劣而又狡黠的笑容。
①韃靼利亞:中世紀至20世紀初歐洲人對於中亞的裡海至東北亞韃靼海峽一帶的稱呼,尤指蒙古帝國沒落後泛突厥人和蒙古人等遊牧民族散居的區域,在當時的語境下包括中亞及天山南北路的突厥語族諸汗國、蒙古諸部和滿洲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