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第1/2 頁)
顧延連發數道密令調動闐晟援軍是避過眾人耳目,以防出現錯漏。
在牧嶼軍增派的二十萬騎兵前腳剛到雁鳴山戰場,闐晟援軍後腳即至,不偏不倚。
瞥見牧嶼軍旗的那一刻,闐晟援軍那六十八歲老將趙山亮出寒劍,一馬當先,沖在最前,帶領援軍同仇敵愾戮力同心地高呼:「七尺男兒何所顧!銀槍策馬戰韃虜!人生當死又何妨……守家衛國好兒郎!弟兄們,為闐晟——死戰雁鳴山!!!」
震盪山河的鐵蹄聲如滾滾洪水,兩軍人馬當場就在雁鳴山展開一場激烈的廝殺對戰,濃烈的家國情仇如巖漿噴發,闐晟援軍從北境回援在途中遇上的各樣煎熬波折,瞬間化成了對牧嶼軍濃烈的戰鬥意志。
為國戰死,是軍人至高無上的榮耀,即使落下黃泉,也是烙在身上熠熠而輝的闐晟軍魂。
牧嶼前後四十萬騎兵一同被闐晟軍包抄在雁鳴山。
雁鳴山一役歷經三天三夜,以四十萬牧嶼騎兵全軍覆滅為終結,此場戰事之慘烈,讓參與過的闐晟戰士們終生難忘,那數也數不清刀光劍影,那地動山搖的廝殺聲,那血流成河的冰面,只待春來,雁鳴河冰一化,這些猶如煉獄一般的景緻,都會隨著屍骨沉於河底……
漫山遍野的血海屍山,全是陣亡的將士,有牧嶼軍,有闐晟軍,家國情仇被血紅浸染,濃重的血腥氣任山峽烈風如何吹都吹不散。
戰後,傅喆手執朗月劍站在谷峰俯瞰這一切,她眼神空洞,瞳仁驟然縮成一個黑點,披頭散髮,戰袍盔甲殘損,臉上血跡斑駁,身上也是被染得寸紅寸黑,也分不清是自己的血還是他人的血,手跟腳都受了傷。
在獵獵的冷風中,傅喆宛如一個殺戮人間的傀儡。
雁鳴山一役,總參戰兵力達八十萬之多,闐晟死傷十數萬,殲滅牧嶼騎兵三十八萬,牧嶼寧親王舉旗投降,遂俘虜兩萬多餘人,此戰大挫牧嶼軍元氣,為闐晟軍反擊戰做了鋪墊。
此戰影響極大,直接扭轉了整個戰爭局勢,牧嶼軍在此戰後,情況急轉直下。
時定舟損兵折將大敗而歸,轉而怒攻肇州城,勢要闐晟血債血償,他出動牧嶼軍所有兵力所有武器,百來架攻城弩以車陣形勢一字排開,氣勢之大,遇神殺神遇魔屠魔,牧嶼軍要與闐晟皇城守衛軍來了個正面交鋒。
皇城守衛軍是顧延、傅喆寧淮在守,顧延早料時定舟會喪心病狂有此一著,所以肇州皇城在此前已經做好防禦,城牆每個馬面上都配有弩車、弩床,箭樓與牆垛全都是數之不盡的弓弩兵。
寧淮改造的攻城弩加裝了數以百計的銀環飛鏢傍身,在大型弩發射的同時,銀環飛鏢同時從四面八方進攻,在甕城外圍還有人工開鑿的防火護城河,面對如此周全的防禦系統,時定舟帶領的牧嶼軍在進宮初期幾乎無從入手,牧嶼軍上一批死一批。
牧嶼軍折損率如此大,時定舟痛定思痛,直接改由攻城弩車陣作為攻城先驅軍,牧嶼軍本身十分驍勇頑強,闐晟弓箭防禦對攻城弩車陣起效不大,因為在攻城弩車陣外圍守了六圈拿著長矛與巨型盾牌的步兵方陣。
在盾牌的掩護下,戰況開始逆轉,牧嶼軍步步逼近肇州城牆!
牧嶼攻城弩對肇州城樓外圍的甕城衝擊非常大,幾丈厚的甕城在弩無虛發的攻勢下,幾乎成了殘垣斷壁,牧嶼軍趁機數次衝鋒,在岌岌可危的形勢下,逼得闐晟軍不得不以身犯險出城迎戰以保後方太平。
時定舟有見及此,讓牧嶼軍擂動他們的戰鼓,搖旗吶喊,一再鼓吹牧嶼軍勇猛衝鋒,殺出一條血路,佔領肇州就是佔領闐晟!不需要再活在苦寒貧瘠之地……
大刀與長劍,斧戟與銀槍,闐晟守衛軍全副武裝奮起抗擊迎敵,兩軍相接近身肉搏,刀刃相較,冷光與血光交織在這暗無天日的戰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