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利用一切機會不擇手段地削弱自己對手的實力是老蔣的一貫作法。自張學良和他的一度實力強大的東北軍被蔣介石借著整編瓦解掉後,李宗仁的桂系便成了蔣介石一統中國的最大障礙,打打和和十來年沒有解決。直到李宗仁赴京抗日前,廣西實際上還是遊離於南京之外的半獨立王國。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運作下,整個廣西大建民團,幾乎成了一座大兵營。憑藉廣西的幾個軍的實力,蔣委員長的命令在廣西根本行不通,就連國民黨廣西省黨部,也要看人家的臉色過日子。更令蔣介石頭疼的是,李宗仁在廣西鬧自治,引得四川的劉湘、雲南的龍雲,西康的劉文輝也頗不安分,對南京中央總是陽奉陰違,這曾讓蔣介石傷透了腦筋。如今讓李宗仁統帥第5戰區,一旦創造了奇蹟,蔣介石臉上有光,武漢擴編、整補部隊也有了著落,就是創造不了奇蹟,川、桂軍受到削弱,李宗仁的聲譽受到打擊,這也是蔣介石求之不得的。
因此,他既要李宗仁在危難之際挑起重擔,但不給配備精銳之師,撥給第5戰區的都是一些裝備極差的雜牌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中央軍部隊,而且這些部隊基本上,李宗仁也調動不了,最好的例子就是第20軍團湯恩伯部。蔣介石要與日本人在戰場上見,只有繼續把川軍、東北軍舊部、西北軍和山東軍這些雜牌部隊投入中原戰場,是死馬當做活馬醫。李宗仁很清楚,蔣委員長此時&ldo;器重&rdo;他,是把他放在日本人的槍口上,可給他的究竟都是些什麼部隊呢?讓我們具體看一看:
第31軍,軍長韋雲淞,下轄3個師,駐防蘇北海州。這是李宗仁可以指揮自如的桂系部隊,班以上各級幹部多系北伐前後的舊班底,頗有作戰經驗,不過士兵多系新入伍的農民,受訓時間短,也無作戰經驗。(眼快看書 )韋雲淞雖為北伐老將,無奈行伍出身,沒有受過多少正規軍事教育,打仗幾乎就是靠著一股的革命精神,其實就是猛打猛衝,面對鬼子那些正規軍事教育體系訓練出來的軍官,恐怕很難佔到多少便宜。
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下轄3個軍(12軍,軍長孫桐萱;55軍,軍長曹福林;56軍,軍長谷良民),駐山東境內。該部訓練、裝備均較好,只是能否服從命令,拼死作戰,卻大成問題。韓復榘被處決以後,由東北軍老將於學忠出任總司令,可是,下面的各軍對他的命令一直陽奉陰違。沒有多久,第3集團軍即由12軍軍長孫桐萱升任。
第57軍,軍長繆瀓流,下轄2個師,駐蘇北。該軍原系東北軍,經過江陰要塞的一場保衛戰以後,部隊損失很大,軍政部的補充卻很遲緩,戰鬥力一般。
第89軍,軍長韓德勤,下轄2個師,駐蘇北。該部由江蘇省保安隊改編而成,戰鬥力較差。(註:作者雖然是江蘇人,可是也不得不承認,一向以來,江蘇部隊的戰鬥能力的確一般,遠不能和廣西,湖南相比。)
第51軍,軍長於學忠,下轄2個師,駐青島,後調津浦南段。該軍原系東北軍。於學忠是軍界老資格,張少帥的親信舊人,抗戰意志比較堅決,在張少帥到南京以後,奉少帥的指令,統帥東北軍事務。無奈各部軍長相互不和,東北軍土崩瓦解。
第3軍團,軍團長龐炳勛,下轄1個軍(40軍,龐兼軍長),駐碭山。該部原系西北軍,裝備較差。全軍名為軍團,只有一個40軍,40軍只有一個39師,所以第3軍團實則只有5個步兵團的實力。
蔣後來又將第22集團軍(川軍總司令鄧錫侯),像處理蹩腳貨一般塞到了第5戰區。
以上各部的共同特點是均系非嫡系部隊,裝備、編制都不足。其將領們激於民族義憤,欲同日軍一拼,卻又擔心作戰損失得不到補充,因之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猶豫彷徨。畢竟,在淞滬會戰裡,為了掩護全軍撤退,曾經在上海南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