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五十章 餘家(第1/2 頁)
海寶珠得到二房傳信後,立刻就拉著邱姨娘過來了。
沒多久,海西崖也同樣從衙門告假,趕回了家中。
兩房人便索性齊齊團坐在正院上房中,聽海礁與海寶柱敘述今日在皇宮中的經歷。方氏大多數時候是沉默的,偶爾才會補充兩句,不過看她整個人的精氣神,與今日出發進宮前已經截然不同了,彷彿又有了心氣一般,腰桿也重新挺直起來。
海寶柱說的與海礁先前在小妹面前說的差不多,還多了許多細節。少年人頭一次進皇宮,還得太后召見,問了許多話,正處於興奮狀態,便忍不住將自己所見所聞的每一個細節都說出來與親人分享。
他還提到了今日與方氏一同受太后召見的餘夫人,她已經得封了五品誥命。這位餘夫人年近五十,端莊秀雅,舉止穩重,說話和氣,對方氏與他態度和藹可親,半點沒有小看他只是個秀才的意思。她的繼子小余將軍生得英俊高大,氣度不凡,也同樣待人十分和氣,聽說他在永平府拜了名師,還邀他到家裡做客,說是自家兄弟也在讀書,如今已是童生了,與他年紀相仿,兩人正好交個朋友。
海寶柱說到這裡,壓低了聲音:“其實小余將軍說的這個兄弟,不是他親兄弟,是餘夫人從前頭夫家帶過來的,乃是他最小的一個繼兄弟。可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相處得跟親兄弟沒什麼兩樣。他家是邊將世家,閤家上下就只出過這一個讀書種子,聽說身體也文弱些,因此全家都偏疼幾分。他家進京也沒幾年,對本地讀書人並不熟悉,自打家裡為他繼兄弟請的先生告病還鄉,便再也尋訪不到合適的西席了。他繼兄弟如今只能自個兒在家讀書,想要結交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都難。因此,他們聽說我讀書還讀得不錯,便一再邀我到家中做客。”
看海寶柱的表情,他還是挺想交這個朋友的。雖然不清楚對方性情如何,可餘家今日待他和氣有禮,他便覺得那是值得深交的人家了。
海棠轉頭去看兄長海礁,後者察覺到她的目光,轉頭望過來,微微點頭。
這件事確實是真的,餘家母子也確實向海寶柱發出了邀請。海寶柱既然有意結交這個新朋友,海礁也沒有阻攔的意思。小余將軍得了新君青眼,未來前程一片光明。與他的繼兄弟結交來往,對海寶柱並沒有壞處。
方氏得到了太皇太后與太后的認可後,重新有了心氣,過去身為大戶主母的精明也重新回來了。她微笑道:“餘家久在錦州,進京數年,一直都不大起眼,直到最近小余將軍入了禁軍,方才有了興旺之兆。他家在京中根基薄些,家裡的孩子性情也靦腆,沒有門路結識飽學之士,先前也沒資格入監讀書,好不容易請得一位老舉人教導孩子,去歲又老病還鄉去了。那孩子與寶柱一般年紀,已經是童生了,聽說天資也聰穎,若是能拜得一位好老師求學,說不定早跟寶柱一般中了秀才。餘家人不想耽誤了孩子的學業,偏偏又不認得什麼名師,因此見了寶柱,才想要他與自家孩子做個朋友。”
別看海寶柱是在永平府拜師讀書的,在京中沒幾個熟人,他師門有不少前輩早就科舉進京入仕,再加上海家二房又有謝文載這位才名遠播的親戚,還與吳門故生相交莫逆,在士林文人圈子裡,論人脈背景比餘家一個單純的邊將世家要強得多了。餘家又不是西北邊軍出身,而是來自東北邊城,搭不上週家、吳家這邊的關係,族人親友又都在軍中,餘夫人前後兩個夫家加起來那麼多人,就只出了一個讀書人。他們在京城能認得誰去?就算是捧著銀子求上門,那些有才學的名師大儒只怕也不樂意多收一個出身將門的學生。因此,今日餘夫人與小余將軍意外與方氏母子有了一段緣分,便立刻示好拉攏了。
海寶柱挺樂意與餘家人結交的,方氏也覺得這是利大於弊的好事,十分贊成:“寶柱將來總是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