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夢之殿堂)(第1/2 頁)
說到我們的主人公見律的故事,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故事開始地方,寶塚歌劇團。
而那個傳說中的寶塚歌劇團對於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甚至於到如今,甚至有很多人將這個劇團看作是其國家文化符號的一部分,引領著亞洲風尚。
只是,在時代潮流中誕生髮展的寶塚劇團並非一帆風順,也並非全都是光彩照人的一面。
不提同時代背景下,與之競爭的同樣型別的歌劇團,單從劇團的幾次重大事件來看,能在如今這個歲月裡,還熠熠生輝的招牌,就已經足夠吸引眼球。
而發展至今,寶塚歌劇團除了在位於東京的日比谷,以及位於寶塚市市郊的兩個大劇場外,還常年在全國數個劇場固定演出。
這麼多劇場,要想全年都有演出,其劇目和演員安排也就跟著作出了和別的劇團迥然不同的變革。
時至這個風雲激盪的80年代,整個劇團早已經發展成為由花、月、雪、星一共四組,每組演員約八十人組成的大型劇團。
另外,除了這約三百多人的四組演員外,還有由終身都奉獻給舞臺的大前輩組成的專科演員,比電視臺內部還要專業的燈光、舞美、道具、服裝等各個部門,他們也一同給那四組演員提供著助力。
所以說,給萬千少女和觀眾們帶來夢幻般浪漫舞臺的寶塚大廈,便是由這些舞臺上和舞臺下默默無聞的工作人員共同鑄造的。
只是,通常而言,觀眾所能看到的,大多也只是舞臺上燈光亮起後,被聚光燈包裹著的,最核心的各組star們。
在以男役top為中心構成的star體系裡,四個組的核心top男役便是每一部音樂劇中的絕對主角。
而與top男役固定搭檔的女主角則被叫作“top娘役”。
至於其他重要的角色,則分別給僅次於top男役的“二番手”和“三番手”等等的star們。
那麼,這裡提到的所謂的“男役”“娘役”又是什麼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作為時代產物的寶塚劇團,其站在舞臺上的演員們全部都是未婚女性。
而眾所周知,經典的音樂劇中,絕大多數都會圍繞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而展開。
所以,在寶塚,一般由高個子的女性來扮演男性角色,即被稱作“男役”。
低個子的女性來飾演舞臺上的女性角色,被稱作“娘役”。
至於有時候明明是由男役來飾演的女性角色,或者如果這個角色本來就是年紀較大,演繹難度複雜的女性角色,又有一種更寬泛的稱呼,叫作“女役”。
看到這裡就有人要問了,必須未婚嗎?那如果想要結婚了呢?
很不幸,如果要結婚的話,就只能以“畢業”的方式離開劇團。
到了那時,從十幾歲考入寶塚音校,畢業後踏入寶塚劇團的人生便宣告結束。
因此很多畢業生們,也就是退團後被叫作“oG”的寶塚演員們都說,“離開寶塚,離開這個由全女性構築的舞臺世界,就是由那個夢幻的世界回到現實。從夢境迴歸現實,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的。”
我們的故事所發生的這一年,剛剛過完七十週年慶典的寶塚歌劇團也即將迎來新的更替。
一位徹底強化了寶塚top體系,同時開創了寶塚觀劇新熱潮的月組top男役,大地真央,即將開啟她的退團劇目演出。
也是在這一年的寒風中,新一屆寶塚音校的招生考試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我們的主角笹木見律,還有在日後紅遍了海內外的天海佑希恰恰就在這些應考的人群中。
而她們這一屆學生,傳說中的73期生,更是在寶塚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