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明朝“火器”沿革(第1/2 頁)
上回講到朱由校與朱由檢觀摩徐光啟練新兵,對其中的新式“火器”很感興趣,即“線膛槍”與“滑膛炮”。
“哈哈,徐大尚書,你搗鼓出的‘線膛槍’看起來確實不錯,不妨向遠處靶標進行試射一下?”朱由校道。
“嘿嘿,王爺瞧好了,保證讓你滿意!”話音一落,徐光啟便從手下手中接過兩杆紅色三角令旗,上下左右揮舞了一下,只見有三排士兵依次持槍而出,對著遠處分別為600步、700步、800步靶標開始射擊。
只聽到“嘭嘭嘭”一連串的震耳欲聾的聲響過後,前排一陣硝煙暴起,並且就在前排蹲下拉動“槍栓”給子彈上膛的瞬間,第二排士兵手中平舉的槍口繼續放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和一團團刺鼻的硝煙。這時,那第二排士兵也如第一排士兵那一蹲下來給子彈上膛,讓第三排士兵抬舉槍口繼續射擊,打完後蹲下來裝子彈。
待第三排士兵蹲下來拉動“槍栓”給子彈上膛時,第一排士兵又站起來舉槍射擊,週而復始,還連續不斷。待三排士兵連續輪流三次射擊完畢後,徐光啟便揮動兩杆紅色小旗,下令停止射擊並把靶標抬過來。
由於靶標是由三寸厚木板並排鑲嵌後所畫成的人形,並且後面用黑墨寫上射擊距離,因此只要看到靶標上是否有孔洞以及孔洞多少,便知道射程與準性。三排士兵共60名,每人射擊三次,總共打了180槍。
有效射擊一數便知,因為第一排十個靶標每個都中彈,共有彈孔123個,且全部打穿。第二排十個靶標有7箇中彈,共有彈孔34個,也全部打穿。第三排十個靶標有5箇中彈,共有13個彈孔,4個孔打穿,9個孔深鑲入其中。經過初步統計,“線膛槍”在800步之內的命中率可達九成四,殺傷率接近九成,堪稱恐怖!
待統計結果出來後,無論是崇禎帝朱由檢,還是他的兄長朱由校都大為吃驚,畢竟這麼高的殺傷力簡直難以想象,除非是傳說中宋朝的“神臂弩”、“床子弩”和“弗朗機”列陣才能有此效果,冠甲“神機營”火器!
“徐愛卿的‘線膛槍’果然厲害,竟能在八百步之內還能造成如此大的殺傷力,若像你剛才所說的那樣,將槍管再延長一尺,豈不是射程可達到1000步了?”崇禎帝滿臉興奮到,心想如此一來,便能將“女真鐵騎”和“北元蠻子”輕易射殺,完全可做到“以步克騎”之效果了,實在不行就在槍口安裝一把矛頭,也可做槍矛。
“呵呵,皇上過獎了。”徐光啟趕緊躬身施禮道:“若槍管再加長一尺,則槍身會比人還高,重量加重,瞄準起來恐怕就不方便了。不過,若讓後排士兵將火槍搭在前排士兵肩頭上瞄準射擊,或許可行,嘿嘿。”
“哈哈,既然如此,那就試試唄。”崇禎帝笑道:“不過,朕覺得既然這加長後的槍桿子可達六尺,那不如在槍口上再加一把矛頭銜接起來,也可當作‘槍矛’來用,萬一在敵騎衝到近前時,還可用來做白刃戰!”
“呃……這個……哈哈,多謝皇上提醒,老臣這就著手改進,還請皇上放心!哈哈。”徐光啟眉飛色舞。
其實,明初的火器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用手持點放的各類“火銃”和“鳥銃”、“倭銃”,其形體和口徑較小,一般都是用鐵筒內裝填鉛彈、鐵彈、黑火藥等物,其射程僅數十步至二百步,屬於近程輕便火器。
第二類是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也包括一些大型的火銃。多數鐵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則裝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數百步至裡距離,主要用於守寨和攻城,也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這是源自宋朝的火藥武器,在元朝時期得到發展,沿用到明朝。
從秦漢到宋元,海船製造技術越來越先進,尤其是到了明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