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徐光啟練新兵(第1/3 頁)
上回講到朱由檢與后妃們去營地看“徐尚書”練兵,期間得朱由校相助很快到達,看到有“西洋人”在場。
“真的假的?那如果不信仰你們的‘主耶穌’,就是不是要下地獄呢?恐怕未必吧?哈哈。”崇禎帝大笑。
“萬能的主啊!請饒恕皇帝陛下的無心之舉吧!我們都敢保證,他絕對不是故意的。”三名傳教士趕緊一邊祈禱,一邊在胸前划著“十字架”,彼此面面相覷後,轉過身來向崇禎帝欠身道:“皇帝陛下您說笑了。”
“噢?是麼?哈哈。”崇禎帝忽然笑道:“你們想在我大明朝公開傳教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須為我所用!”
“呃……沒問題!偉大的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您的要求是我們的榮譽。我們相信您會做出最英明的決策!”三名西洋人彼此點點頭道:“我們會把‘主耶穌’的‘信望愛’與‘真善美’化作力量,充分展現在您的面前!”
“哈哈,西洋人,你們先把活兒幹好再說,銀子不會少你們的!”崇禎帝笑道:“徐大尚書,新兵人呢?”
“皇上彆著急,新兵馬上就來!”徐老頭話音一落,轉身大喝道:“西洋鼓樂響起來!洋槍洋炮亮出來!”
只見一隊盔明甲亮的弓箭手最先上場,接著便是肩扛洋槍或推著洋炮計程車兵們,邁著整齊步伐入場。
兩排弓箭手只負責警惕,三排火槍手則依次曾波浪式像前方遠處靶標射擊,前面幾尊洋炮只擺駕式。
歷史上總有些天縱奇才,有著別人無法企及的智慧才華,取得了讓人歎為觀止的巨大成就,在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而明朝徐光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因為他不光是“士大夫”,且還最早接受西方文明。
論從政,他在崇禎朝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也就是“當朝宰相”;論科研,他在農業、數學、水利、天文、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碩果累累,堪稱“科技天才”。
論思想,他是很早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積極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讓中國瞭解世界,也讓世界瞭解中國,成為了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徐光啟出生於明朝嘉靖年間,是松江府即“老上海”人。
“松江府”當時還是個小地方,和幾百年後的“大上海”不是一個概念。徐光啟的父母都是耕田的農民,所以他在讀書之餘,就有機會幹農活,為他以後從事農業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徐光啟走了一條讀書人的正常路子,因為他19歲時考中“秀才”,接著考“舉人”、考“進士”,吃了很多苦頭,終於在42歲時考中“進士”,得以到“翰林院”當了一名“庶吉士”,幹了一段時間又到“禮部任職”。
憑藉著博學多才和踏實能幹徐光啟一路幹到了“禮部”一把手——“禮部尚書”,還進入“內閣”擔任“次輔”,走上了仕途的頂點。在此過程中,徐光啟結識了一名西洋人傳教士利瑪竇,並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徐光啟的博學多才要感激一個外國人,他就是到中國傳教的義大利“天主教徒”利瑪竇。徐光啟被利瑪竇在天文曆法上的精深造詣所折服,甘願拜其為師,跟著他學習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等自然科學知識。
這讓徐光啟自身的思想見識、胸懷眼界、學術素養得到了極大提高。在利瑪竇的引導和鼓勵下,徐光啟開始翻譯《幾何原本。可以想見,在近代科學知識極度匱乏的舊中國,翻譯這樣一本數學專著會是如何的困難?!徐光啟有天賦有韌勁,憑藉其驚世才華,居然在一年時間內就將此書的前六卷都翻譯完成。
《幾何原本中的點、線、面、平面、直角、鈍角、垂線、平行形、四邊形、圓、圓心、外切等概念都是由他創造並沿用至後世,著實讓當時的國人驚歎不已。《幾何原本的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