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第1/2 頁)
孩子和奶奶一起湊,也只湊出來四十六塊錢的零錢。
孩子急的把所有兜都翻出來,也沒找到其他的零錢,他那抹希望的光再度破滅時,陶竹卻搖搖頭,說:「你收著吧。」
孩子和奶奶都不肯收。
大龍山雖然大,但是越到山頂,住的人越少。
陶竹的外公比較喜歡張羅村子裡的許多事情,因此在小村子裡還算小有名氣,她想了想問:「你們知道劉延卿嗎?」
小男孩眼中滿是疑惑,但是外婆卻知道這個名字,她問:「你是……?」
「我是劉延卿的外孫女。」陶竹說,「這個錢你們先拿著,就當是我的預付,剩下的三十九塊錢你們送菜到我外公家就好,送到把這些錢都用完為止。」
最終,他們收下了這份錢,並對陶竹連連感謝。
小男孩的家就住在距離陶竹外公外婆家大概三四公里的地方,雖然聽起來不遠,但是山路坎坷,又沒有開發過,越往上走非常難,總之順路,蔣俞白把他們帶回了家。
原計劃晚上十點到外公外婆家,但由於路上經歷了太多,真正下車敲響家門時,已經將近十二點了。
山裡沒有手機電腦,大家的作息相對規律,外公外婆也很累了,就只是簡單的打過了招呼,他們便進屋休息。
沒有高階的隔音玻璃,卻也聽不見一點車來車往,耳邊只有山風高遠的吟唱聲。
陶竹站在窗前,仰頭看著漫山遍野的星星。
忽明忽暗,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
第二天他們兩個起床的時候,陶竹的外婆已經煮好了兩碗羊肉米線等著他們,碗裡也煮了他們昨天帶回來的菜。
外婆忙前忙後,外公就坐在外面曬太陽。
吃飯的時候蔣俞白沒說什麼,等到他倆出門了,蔣俞白問:「你們這重男輕女很嚴重嗎?」
陶竹知道蔣俞白這麼問的原因,她搖搖頭說:「不是,外婆是外公的童養媳,外公一直都不喜歡外婆的,原來還想娶別人,是外公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太太,在你們北京叫太姥姥吧,很喜歡我外婆,外公才娶外婆的。」
蔣俞白的腳步頓了一下,腳下的土路因為他的忽然停下揚起一片土,土灰色粘在他黑色的褲腳上,像是昨夜星辰的縮小版。
他問:「他們哪年的?」
陶竹:「這個我不知道哎……」
蔣俞白大概知道王雪平的年紀,從王雪平的年紀推算了一下她父母的年紀,得到的結論讓他有些驚訝。
西風東漸後,蔣俞白以為童養媳制度是上個世紀就已經消失的糟粕,很難想到,在今天,偏遠的農村仍有童養媳的存在。
他見過大千世界無限風華尚能波瀾不驚,卻被腳下農村的生活打破了認識。
從這個角度來說,陶竹想在這裡做什麼,他都無權干涉,因為他沒有陶竹懂得這裡的環境。
陶竹帶著他來了大龍山上的希望小學,老舊的建築,□□在山巔。
上上下下幾公里,就只有這麼一個學校。
這裡不比北京,進進出出都有專人看守,各種先進化裝置,守護著祖國的花朵。
牆壁裂了縫的平房,劃出歲月歷史的痕跡,鋪著細小石子的塵土操場,任人隨意進出。
他們的穿著打扮明顯不是這裡學生的家長,老師從玻璃裡見到來人,讓班長帶著讀書,出來詢問。
「你們是來檢查的嗎?」老師問,「我還沒收到通知。」
在孩子們好奇張望的眼神中,陶竹否認了老師的猜測,並跟老師說明瞭來意。
因為臨時起意,陶竹沒有申請任何批文,老師沒有讓他們進教室,但也沒有阻攔和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