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頁)
大半個月,時夏還是可以接受的。
她約了今天見面。
早上九點鐘,時夏打車去影視城,正是週末的時候,來遊玩的人很多,隔著人群遠遠看見幾個黃色的帳篷,上面寫著劇名,時夏朝著那邊走去。
製片人阿梅在帳篷外的街道上招呼她,「時夏,這邊兒哦!」
時夏不是第一次見阿梅,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是和出版社編輯約見的時候,恰巧碰面的。
時夏出版了幾本書,也算半個作家,和編輯有好幾年的交情了,那天阿梅和編輯在聊版權的事,說看中了一本校園故事,想拍成網劇,因為時夏公開說過,不開放影視授權,所以想請編劇來當說客。
阿梅今年三十歲左右,打扮很入時,真正的紅唇佳人,說話辦事都很爽利。
時夏和她聊了許久,覺得情投意合,很多想法也不謀而合,於是就把影視改編權授權給了她的工作室。
那時候說專案立下了,但因為是很日記體的那種散文片段式手法的,改編難度比較大,交給編劇重新架構框架和主體,花去了很多的時間,今年才正式開拍。
似乎是宣傳策略的問題,演員還處於保密階段,只是公開了幾個配角,花絮和廣告也很少。
其實時夏不是很瞭解,就連最終劇本是怎麼樣的,她都沒見過,說實話她都不知道製片人把她叫來她能做什麼。
阿梅今天是特意在這邊等著時夏的。
看見她,遠遠招了手,朝著她走過來,「今天新書上市,恭喜咯,祝大麥!」
時夏笑著點點頭,「謝謝,承你吉言!」
「走吧,我帶你去見導演。」
這邊是九零街,九十年代風格的一組街道,過來拍懷舊片的比較多,因為很完整又藝術性地保留了一些九十年代的風貌,據說是某個街道設計大師的作品。
磨得發亮的青石板路,青磚瓦房,紅木窗柩,彩色玻璃窗,帶著點兒又土又洋的混雜味道。
街上有一家裁縫店,專做旗袍,招幡是用很精緻的刺繡製作的,插在店前,松木門,銅環扣,細節出彩。
一個約摸只有二十歲左右的女演員正往裁縫店走去,鏡頭在她後面,導演皺著眉,喊了聲「卡!」
機位埋的不理想,「休息一下,待會兒重來!」
阿梅趁著這間隙,推著時夏上前,「陳導,這位是原著作者,時夏。」
陳導把目光從攝像機上移過來,看了眼時夏,突然站起了身,面帶笑容地伸手過來,「久仰!」
呃?!
時夏伸手,「您好,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您儘管開口。」
陳導塞了一個劇本給她,「你看一下,然後我們互相講一下戲,可以嗎?」
「可以。」
導演拍了拍手讓大家集中過來,把時夏給大家介紹了一下,然後特意給幾個演員們講,「有什麼問題可以向作者請教。」
時夏連忙應著,「請教談不上,很高興和大家互相交流。」
「男主生病沒來,那邊穿紅衣服的小姑娘是女主,我們工作室的新人,今年才二十歲。攝像機前那個是女二號,也是個新人……」阿梅一一給時夏介紹著。直到看見一個人的時候,時夏眯了眯眼,世界還真是小,大學那會兒那個追過時夏的播音系系草,聽說畢業後進了廣電大廈,似乎工作不如意,最後輾轉竟成了一個演員。
不過看起來,是和很邊緣的角色,沒多少戲份。
整個劇組大部分是新人,網劇的特色,成本低,大多是新面孔,如果劇好,是很捧人的。
阿梅小聲跟她說:「其實說實話,這是個新人導演,第一次正式掌鏡,經驗不足,但心氣兒高,所以總是對自己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