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4/5 頁)
在冷清僻靜的地方,像楚笙寒,像南宮雪的南宮別苑,像這個曹通判。
或許,真正經歷了大風大浪的人,反倒更向往平靜。
唐可思對查案本就沒什麼興趣,只要南宮雪在,哪裡她都是願意去的。意外的是,南宮雪平日裡言語雖總是敷衍她,然而行走卻總要將她帶在身邊,彷彿格外不放心得很。
楊念晴暗暗嘆氣。或許南宮雪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他對唐可思,其實也並非如所說的那般毫無感覺。
她苦笑一下,不再多想,揣測起這個即將見面的曹通判的模樣來。
“倒不必太擔心他,他不但武功不壞,平日行事也謹慎得很,凡吃一杯酒一樣菜都會先讓人嘗過再吃,家裡更是保鏢一堆,任何人要不知不覺害他,都不是件容易事。”
以上是何璧的介紹。
據說,這個曹通判本是武官出身,由於宋代對武將並不重視,所以才另投門路,做了通判,人道是文武兼修,陶門案發不久,便是派他負責的那次剿殺行動,而他也因為那件事得意,從此平步青雲。
當然,如今他已告老,在家中頤養天年了。
他這種謹慎至極的人,自知平生樹敵太多,要洗手不幹,原本是絕不會讓人知道去向的。好在有何璧,憑著特殊身份和那塊“破牌子”,終究還是查到了他的住處,並且讓他開口吐露了陶門謀逆事件的真相。
以他的地位,當初該是有機會站出來為陶門說句公道話的。
他沒有。
或許在他的心裡,不管誰對誰錯都與他無關,他只是個執行者。又或許,為了個人的前途與利益,他必須這麼做。
這樣一個人。
儘管楊念晴在心裡揣測了許久,但真正見到曹通判時,她還是意外極了。
在她心裡,曹通判應該是老當益壯、餘威猶存的那類人,然而誰能想到,面前這個瘦小溫和的老人,就是當年親自勾去一百多條人命的曹通判呢?
這個矮小的老人,態度是那麼溫和,笑容是那麼親切,若再架上一副老花眼鏡,幾乎就讓楊念晴將他當作那個講授文學史的老人家了。
然而,正因為沒有老花眼鏡,楊念晴看到了那雙精光四射的眼睛,也立刻相信了這個事實,明白了當年他為什麼不救陶家的原因。
那雙眼睛又狠又亮,如同覓食的老鷹,不僅有著何璧一樣的冷漠,還帶著些不屑的殘酷之色,只看他的眼睛,你就會覺得他在冷笑。
這樣一個人,是絕不會為無關的人和事多費力氣的,何況當初朝廷委以重任,正是仕途上的好機會,他怎肯白白放過?
他的聲音很洪亮,開口就讓楊念晴嚇了一跳,想不到這麼個瘦小的老頭兒說起話來像放炮,聲音比人的陣仗還大。
現在,他正拍著何璧的肩膀大笑:“果然後生可畏,前日見到牌子,老夫就知道閒了這幾年,麻煩終於來了……”
一進門,他就認出了何璧。
聽他毫不客氣地稱眾人是“麻煩”,何璧也不生氣,目中反倒透出一絲笑意:“麻煩不會找上害怕它的人。”
完全是江湖話,沒有半點官場的客套。
曹通判滿意地笑了,故意道:“此話怎講?”
“麻煩都是能解決的,頂多抱怨幾句罷了,”何璧看著他,居然幽默起來,“若果真害怕它,豈不早就讓它麻煩死了,如此,晚輩找個死人又有何用。”
曹通判大笑,讓眾人坐。
剛坐下,便有兩個小孩子跑了進來,口中叫著“祖父”,只往他懷裡鑽,他也笑呵呵地抱起其中一個,放在膝蓋上。
這一瞬間,楊念晴又覺得他像個普通人了,一個普通的、慈祥的爺爺。
那樣的笑容絕對不是裝出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