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
進攻開始一小時後,第二批進攻部隊的步兵遭到敵人炮火的壓制,他們聚集在德軍障礙物的後面。到上午9點30分,美軍才贏得一個立足點。(圖一)
從俯瞰著海灘的斷崖上發射的致命炮火阻止了第一批進攻者,他們只好躲避在德軍設定的障礙物和一輛喪失了戰鬥力的美國坦克後面。(圖二)
就在&ldo;猶他&rdo;海灘的東南方,一場更加激烈的戰役正在濱海維耶維爾與濱海科利維爾兩座城鎮之間四英里長的海灘進行。1944年6月6日早些時候,發生在那裡的事情使得&ldo;奧馬哈&rdo;海灘成為美國軍事史上不朽的名字之一,像瓜達爾卡納爾島、塔拉瓦島和硫磺島一樣悲壯。奧馬哈海灘上進行的戰役是d日那天最血腥戰役。就在那裡德軍幾乎把進攻者趕回了大海。
奧馬哈海灘並不是一個發動兩棲進攻的好地方。海灘的任何一端都是100英尺高的陡峭懸崖。在落潮時有300碼寬的海灘逐漸向一處布滿粗糙的鵝卵石的陡峭堤岸傾斜,因此在大多數地方機動車輛都無法通行。沙丘和海堤的結合進一步加固了鵝卵石的堤岸,而這對機動車輛來說同樣無法通行。
位於沙丘後面的是一片由沙子、沼澤和粗糙的高草構成的平坦的沙洲。從那裡地面向一塊150英尺高的農田高地傾斜。只有四個出口從&ldo;奧馬哈&rdo;海灘通向內地,其中三條是馬拉車小道,一條是鋪好的公路,但所有的道路都在高地裡很深的、樹木茂密的峽谷裡蜿蜒而行(這些道路因為很像美國西部乾枯的河床,所以在美國軍事報告裡通常被稱作&ldo;淺溝&rdo;)。每一條車轍都通向伊西尼-貝桑港海灘道路上這個或那個矮小的石頭村,這些石頭村在內地沿著高地的耕作邊緣排列開來,大約有一英里遠。最西邊的那條車轍通向維耶維爾,最東邊的通向科利維爾,中間的那兩條通向濱海城市聖洛朗。每一個村莊在被德軍佔領以後,封鎖著以防美軍離開&ldo;奧馬哈&rdo;海灘僅有的幾條路線。
在德軍的佈防下,&ldo;奧馬哈&rdo;的地形對美國人來說變得更加困難。海灘都被嚴密安置了帶有地雷裝置的障礙物:有被稱作&ldo;比利時大門&rdo;的垂直鐵架,一排面向大海的10英尺深的笨重木樁和可以刺穿登陸艇底部的鋼製拒馬。因此,在落潮時登陸的第一批部隊將不得不赤腳向除了裝有地雷障礙物之外什麼掩護物也沒有的海灘前進,直到他們到達海灘頂部相對隱蔽的鵝卵石海岸。
德軍很快就在鵝卵石海岸上鋪設了一個由捲曲的帶刺鐵絲網構成的厚厚的路障。遠處,位於海灘和懸崖之間由沙子和沼澤組成的大陸架上也布滿了地雷和反坦克戰壕。德軍將他們的武器定好位置,以保證&ldo;奧馬哈&rdo;海灘的每一寸土地都處於德軍火力的覆蓋之下。海灘兩邊的懸崖上,三英尺厚的工事部署的75毫米和88毫米的高射炮,能夠在整個海灘之上進行側面射擊。防禦性強力據點設定在整段海灘上方的斜坡上,特別接近那些道路的入口。
每個據點都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它包括碉堡、大炮炮塔、迫擊炮坑、射擊戰壕和為反坦克炮及其他型別大炮的輕型元件而準備的空曠陣地。這些陣地周圍環繞著鐵絲網和佈雷區,它們不僅彼此相連,而且還有隧道直通一些地下碉堡、彈藥庫和很深的戰壕。機關炮是&ldo;奧馬哈&rdo;海灘德軍炮塔最基本的武器,但德國守軍也可以使用多管的火箭炮、深藏在工事中舊式法國坦克和混凝土坑裡的重型步兵迫擊炮。
&ldo;奧馬哈&rdo;海灘的德軍防禦工事是美軍在整個戰爭中所遭遇到的德軍防禦工事中最難對付的。海灘的防禦工事僅是第一條防禦線;&ldo;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