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2 頁)
墨客的去處了。
惜妍在麓山寺旁教琴,她是書院的先生,詩書禮樂中的末位,唐國四痴中的琴痴。她橫坐抱琴,卻看那遠處的碑文,看得仔細,彷彿裡面有什麼玄妙一般。
那碑文寫道:“夫天之道也,東仁而首,西義而成,故清泰所居,指於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動,嶽鎮而安,故耆闍所臨,取於安定者已。茲寺大枑,厥旨玄同,是以迴向度門,於廓右,仰止淨域,列乎巖巔。寶堂岌業於太虛,道樹森梢於曾渚。無風而林壑肅穆,不月而相事澄明。化城未真,梵天猶俗。名稱殆絕,地位嘗高者,不其盛歟!”筆墨間神情流放,天真爛熳,隱隱殘楮斷墨間。
惜妍看得仔細,心中為這撰寫碑文的人大聲喝彩,果然不愧為唐國四痴中的書痴。唐國中有聞名天下的儒教四痴,琴痴惜妍,棋痴範西屏,書痴王道一,畫痴吳宗藝。麓山書院佔其三,唯獨書痴王道一不是麓山書院之人,其餘的皆在麓山書院當先生。書痴王道一為當朝文科榜眼,傳聞那一rì書寫麓山寺碑文,心與道合,書寫完畢之時天有異象。惜妍卻是知道他所到達的境界其他三痴都未能到達,不由心生嚮往。
路中有腳步聲,惜妍抬頭看時卻是個五十多歲的和尚,她認得是碧雲寺高僧智難,可書院中一向對和尚不太敬仰,所以惜妍也未曾理會,轉過頭繼續看那碑文,希望從碑文中有所頓悟。
智難上得麓山時,見麓山寺前有一年輕女子抱琴看著碑文,那女子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腮邊兩縷髮絲隨風輕柔拂面,一身淡綠長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無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間煙火。智難苦修多年,不為之所動,只是匆匆一瞥,便知她是書院中的惜妍,唐國四痴中的琴痴。智難上前去,做了個禮數,道:“貧僧智難,久聞琴痴大名。”
惜妍皺眉,她頗不喜歡這和尚,她轉過身道:“大和尚,有何事就直說了罷。”智難心中道:“孔夫子曾言仁義禮智信,不想這女娃兒如此無理。”智難心中所想甚是,他年逾六十,惜妍也不過二十六七左右,便開口叫喚“大和尚”的,卻是不禮貌了些,但皆因書院眾人不喜和尚,惜妍在書院中長大,自然受到影響,又怎麼給智難好臉sè?不將他趕將下山便是好的了。
智難道:“常聞琴痴琴音天下無雙,今有幸得見,不知貧僧有無機會聆聽姑娘琴音?”惜妍道:“大和尚想聽琴音何不找個地兒坐下慢慢聆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