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第2/2 頁)
功也就能理解康熙為何會有如此反應了。
地壇祭祀向來是神秘而莊重的,今日一大早康熙帶著眾大臣出現在地壇祭地,起初一切流程都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著的,說來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所為,當祭祀的祭品被擺上祭臺之時,恰好一縷陽光灑到祭臺之上,這時那株牡丹就突然在一眾祭品中顯現了出來。
在陽光的照射下,它每個花瓣邊緣的那層金邊像是突然金光乍現般耀眼。
這種情況若是在平時還好,但在當時那個環境下,可以想象會帶來多大的震撼了。
地壇祭地本就是為了祈求農作物的豐收,如今出現了這樣一株祥瑞的植物,其意義便不言而喻了。
梁九功所站的位置離祭臺尚且有一些距離,但離一眾官員和身後遠遠圍觀的百姓都不遠,他當時便清晰地聽到了四周傳來一陣陣抽氣聲。
緊接著便是眾人跪地叩頭,高呼‘萬歲萬萬歲’的聲音,那會梁九功整個人都是懵的,只能本能地隨著大家一切跪地叩頭,可想而知當時的盛況了。
不過,梁九功整日形影不離地在康熙身側伺候,關於這株牡丹之事的前因後果自是知曉的,他隱約也猜到了,這般結果怕就是康熙的目的之一。
藉著祥瑞之兆,來穩定朝廷,安撫民心。
但若說這些可能還在康熙的預料之內,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則是完全超乎了這位帝王的預料。
當祭祀完成後,康熙領著眾人離開地壇時,本來晴空高照的天突然烏雲密佈,沒過多久天上便開始滴起了雨滴。
梁九功到現在都還清晰記得當時康熙臉上的錯愕和震驚之色。
之後雨開始越下越大,京郊乾旱已久的良田終於迎來了甘露,百姓們喜極而泣,在暴雨中相擁歡呼,紛紛對著皇帝的鑾駕的方向磕頭相送。
後來,當祭祀的隊伍進了京城,滿城百姓更是冒雨之中夾道相送,想起他們口中還高呼中“皇上萬歲萬萬歲!”的場景,梁九功一個身外之人都被震撼到滿腔熱血湧於胸口,恨不得當場便歡呼而出。
這可是民心所向啊,試問哪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面對此情此景能不被觸動。
只能說梁九功不愧是康熙身邊第一人,他確實把這位一向以心思深沉著稱的帝王揣測出了十之六七。
自古以來,歷代帝王都會透過繁瑣複雜的祭祀這一手段,將皇帝的權威昭告天下,將‘天父地母’‘皇權天授’的思想透過與天地對話的形式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也會透過蒐集各種祥瑞之物,塑造一種瑞應跌出、祥瑞紛至的盛況,向萬民展示國家的繁榮與強盛,用來維護帝王的權威。
這是為帝王者的統治之術,康熙自幼便學這些,自是深諳其道。
所以,今日那株牡丹所謂的祥瑞之兆便也是他有意為之的,或者說當初第一眼見到那株泛著一圈金邊的牡丹時便有了此念頭。
只要計算好了角度和時間,想要達到那種效果並不難。
包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