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普遍提高。關於人口數量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有個人口經濟學名詞叫人口紅利,人中紅利,就是人口從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人口轉變過程中,由於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有一個時滯,形成年齡結構變化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具有高少兒撫養比、高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和高老年撫養比的特徵。其中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提高的這個階段,透過勞動力的充足供給和高儲蓄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個人口紅利。而目前,中國就處於這樣的階段,而且這樣的階段據預測,會持續到2020年左右。當然,由於這個階段過後,人口紅利將轉變為人口負債,因而,不能將戰略性的持續經濟增長,寄託於人口紅利。相反,還要認清十多年後,人口負債的不利影響。但是,在中國,人口除了數量外,還有一個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如今,中國高校每年向社會輸出數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大學教育、職業教育日益普及,而人口素質普遍提高這一因素,在前三十年經濟高速增長中是不存在的。人口素質的提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能的大幅度提高。而近幾年,我們看到的是,大量受過大學教育的人,要麼失業,要麼大量進入中小城市和偏避家村,要麼在大城市從事中下層工作。這說明,無論在地域上,還是在結構上,高素質人群,已有向以前大量短缺的地方移動。這必然會根本改變各經濟單位的人口素質構成,從而促使這些經濟單位大量地提升生產率與效益。可以預想,今後二三十年,中國中西部,將大大得益於這種移動。我們可以稱之為人口素質紅利,而這個紅利,將比前面人口數量紅利大得多。同時,大量、持續的高素質人群的輸出,將在中國社會形成一個知識中間層,而這中間層將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這與以前的消費規模,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據學者預測,其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將在2…3%以內。甚至,筆者以為,人口素質紅利,將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的內部動力,而且堪與改革開放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相比,是中國經濟後勁十足的基礎。
最後,中國的快速城鎮化與農村產業化,也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隨著國家去年,允許農村土地的有償轉讓,這消除了,農村土地集約利用的法律障礙,這樣徹底打破家庭聯產承包制以來在廣大鄉村存在的小農經濟模式。將有利於農村在土地整合基礎上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我們看到,一方面,是農村勞動力大量湧向城市,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失衡;另一方面,透過對土地轉讓的鬆綁,將促進農村產業化發展,這將減少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湧入,同時,在農村將逐步城鎮化。城鄉失衡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這一戰略如果成功實施,將不僅大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政府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而且,更促進了社會穩定,城鄉均衡,反過來,也將保障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而這個過程的完成,及其效果,將在20…30年後,得到顯現。這將是中國50年內持續增長的源泉。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增長趨勢,還有有中國特色的治理模式,無疑是良好而樂觀的。這才是人民幣保持穩定和強勁的根本基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五、人民幣衝出亞洲了!(1…5…1)
2009年4月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東莞、珠海進行境外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與此相適應的,是早之前,中國央行與韓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尼和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簽訂了65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貨幣互換協議,這些協議為今後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了資金支援。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與有關鄰國就已開始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從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