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2/4 頁)
於自己的差事越發的上心起來,人家給自己想的周到,自己也不能不知道輕重,為了回報阿玉和村民們,老向每天下午去山上採野菜的時候常背些石頭回來,一個人再門口敲敲打打的,收拾成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石條,石子,並且順著村子裡的各條街道,慢慢的鋪著,想要給村子裡鋪上石板路。
老向這自動自發的行為贏得了全村的好感,也讓大家興起了大建設的熱情,這個時候的路不管是村子裡還是村子外頭,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濘的讓人下不去腳,有了老向這一舉動,大家立馬想到了石板路的好處,一個個都行動了起來,幾乎只要有人去山上就會帶著石頭下山,於此同時,大家才知道,老向居然是個石匠。
石匠雖然不怎麼受人矚目,可是也不是接不到活的,石搗球,石磨,甚至是在河邊建個埠頭那都是需要的,更不要說如今大家正在進行的鋪石板路了。幾家家境不錯的甚至湊了五百文給了老向,算是工錢,請他過陣子在河邊建個埠頭,至於這鋪路的事情,那是全村都要出力的,就不給工錢了,全村的老少爺們一起幹。這是把老向正緊的當成了村子裡的人,老向有什麼不願意的,小的老臉都開花了。
眾人拾材火焰高,兩三個月的功夫,村子裡的道路就都變了樣了,兩米多寬的夾道如今都成了整齊的街道,腦子裡想了想,索性給各家準備了門牌,讓這村子裡更加規整些。
當初建村子的時候,阿玉家就是最中心的位置,到了如今從東西兩面來看阿玉家依然處在中軸上,而南北看,南面已經多了很多了,阿玉家不過是在所有院子的第一排。好在這村子裡建門派不需要太過繁瑣,只要對的上號就成了。所以很是簡單就阿玉家為中心,左右各兩條的南北直向的街道被稱之為東一街,東二街和西一街,西二街,當初建房子的時候左右小院的門都是向著中間方向開的,所以很是整齊,到了如今派門派也方便,像是最東面的頭三個院子,是老劉家的,那就是東二街甲,乙,丙,西面大伯家到三郎家,那就是西二街甲,乙,丙,丁四家,當然也有例外的,那就是阿玉這一排屋子,除了阿玉家,後面的三個目字開門都是前一個開朝北門,後面兩個,一個東,一個西岔開的,這門派有些不好算,於是阿玉就把自家算成正一甲,後面的目字第一間為正二乙,第二間是正東丙,第三戶是正西丁,到了第三個目第一間,就是正三戊,以此類推,也算的上清楚,最起碼做個地圖那是絕對沒有問題了。
五十多戶人家,已經不是原本那個十來個人家的村子了,到了現如今阿玉雖然能認得清楚村子裡的所有人,但是因為好些人家的名字有相似,或者重合,或是姓氏相同,有時候也會喊混了,如今這麼一來,立馬清楚了很多,比如東二街有劉家,西一街也有劉家,喊人的時候只要說那一條街立馬人家就清楚了不是。當然阿玉這也是為了以後著想,等著這村子以後在擴大,這街道名字什麼的也能隨之增加,不用發愁了。
阿玉出門,到了老向家門口,看到的就是老向帶著他那個已經十三歲的孫子在那裡敲石頭,不用問,必定是給自家做的,老向早就說了,等自己考上舉人,就親自給自己做石戶,石階,舉人老爺家可不能寒酸了。
“秦老爺來了。”
老向一看見阿玉立馬站了起來,恭敬的行禮,看的阿玉有點皺眉頭,自打自己中了舉人,這村子裡看到自己立馬就換了稱呼,除了那些以前的小夥伴,一個個都含著自己老爺,他真有點聽不慣,不過也知道這是社會上的潛規則,也明白這些鄉人對於功名的畏懼,恭敬,倒是不好讓他們改口,索性也不去理會,反正聽著聽著也就習慣了。
阿玉點了點頭,也不廢話,直接說道:
“老向叔,明兒咱們繼續開學了,到時候你給打個鑼,這些日子我不在,只怕這些猴子都快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