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講解 > 第124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

第124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斬神:我神級選擇,林七夜麻了我今年八歲,前來酸棗會盟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閒度日綜漫:逍遙客不存在奧特曼的宇宙的驚悚冒險!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乖軟宿主!釣懵了末世偏執怪物林鵬的宋朝之路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水滸之書生王天下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趙匡胤演義從質子到千古一帝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斬神:開局復活術,我要你站起來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

剛才跟何明聊了一路蘇27國產化的事情之後,現在再看八三工程原型機的總裝,常浩南無可避免地感到了幾分索然無味。

對不起,殲8-3,我現在已經喜歡上了殲11……

呵,男人。

當然,該乾的工作還是要乾的。

何況這也能給他的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

隨著機翼設計和航空動力這兩項困擾八三工程已久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常浩南能夠在這個專案中繼續發光發熱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後面再進行一系列試飛之後應該很快就可以技術定型,然後就是00批次的生產和試裝備,再然後生產定型……

總之主要就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

不出意外的話,從明年開始,他會逐漸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兩個三代機型號上面。

目前華夏的航空製造業水平,應付一下殲8和渦噴14這樣的二代組合問題不大,但要想徹底解決第三代戰鬥機,乃至於第三代航空動力的生產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常浩南日後必定不僅僅要繼續跟幾個設計所,還免不了和對應的幾個製造廠打交道。

現在提前熟悉熟悉也是好事。

偌大的總裝車間內,停著兩架尚未交付空軍的殲8b,以及三架正處在不同裝備階段的殲8-3原型機。

已經完成改裝的03號、正在等待新發動機到位的04號和總裝進度大約50的05號。

“目前,八三工程幾架原型機的總裝仍然是基於型架定位的手工裝配模式,但是零部件生產過程已經開始跟601所的數字化設計組進行對接,減少了一些從發圖到生產過程中的環節。”

何明一邊介紹一邊帶著常浩南來到二層的一處平臺上:

“前面幾個月時間,跟你一起來的那位姚博士,還有601所的林工程師一直在跟我們廠做數字化設計與總裝流程之間的協調,等到進入量產階段之後,應該會引入自動對接和數字化測量這些新技術,把生產效率提上去。”

“不過,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產量。給到我們手裡的訂單太少了,平均下來一個月產不了一架新飛機,哪怕用手工裝配都得閒置一多半產能,完全體現不出數字化總裝的優勢來。”

車間裡面空蕩蕩的,說話的時候都能聽到些許迴音,彷彿是在印證何明關於訂單不足的訴苦。

“其實訂單不足,影響的不僅僅是廠子的效益,還有生產質量。”

說到這裡,何明的眼神也黯了黯:

“尤其馬上就要更換新的生產方式,如果沒有足夠的生產數量去熟悉的話,我擔心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還會引發一些牴觸情緒啊。”

現實世界中,改進製造技術並不是像遊戲裡一樣,點亮科技後就直接給你上個buff。

尤其對於航空航天這類高度複雜的產業來說,從手工業升級到工業的過程是十分曲折的。

在剛剛轉型的過渡階段,很有可能不但發揮不出工業化的規模化優勢,還丟掉了手工業時代精雕細琢的能力,導致產能上不去,產品質量反而下來了。

這種時候就需要頂住壓力,在最佳化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快速積累經驗,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渡過陣痛期。

而一年造10架飛機和一個月造10架飛機在積累經驗方面顯然存在天壤之別。

要不怎麼說生產關係要對應生產力的發展呢。

“唉……”

常浩南也是略顯無奈地嘆了口氣:

“慢慢來吧,這方面的事情,不是靠你我短時間內能解決的,而且跟其它的老國企比起來,112廠的情況已經不算差了。”

飛機制造畢竟是個特殊的行當,哪怕在

目錄
快穿影視諸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