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有的同志,有的,像這麼強的推進劑,我們一共有三種……(第1/3 頁)
……
事實證明,數值怪帶來的震撼往往是最為簡單,但又最為直接的。
過了好幾分鐘之後,沈芳忠才總算回過神來。
不過,還沒等他開口,就聽到旁邊李建強的聲音:
“所以這就是你們實現雙脈衝動力的方式……直接控制固體推進劑的工作引數,不需要在彈體結構上額外增加一個隔艙或者隔層之類的裝置?”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固體燃料的不可控性基本上是整個火箭動力領域的底層邏輯。
就像是牛頓運動力學之於19世紀的物理學那樣。
因此,剛才看到材料的那一瞬間,他甚至覺得自己的世界觀都要崩塌了。
就像是第一次看到普朗克黑體公式,意識到“世界可能是不連續的”時的物理學家那樣。
“當然不需要……”
面對這個問題,林成剛非常乾脆地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大概十幾年前,反艦導彈還是以火箭動力為主……當時我們為了提高射程,曾經考慮過你說的那種隔層式設計,讓導彈在中段低速巡航,最後再高速衝刺。”
“那時候我剛剛參加工作,主持設計了一種用兩層橡膠包裹軟木製成的軟質隔離裝置,橡膠與藥柱緊密貼合,點火器和2脈衝藥柱連線在一起……但測試下來發現穩定性太差,2脈衝大概有60左右的機率會緊跟著i脈衝開始燃燒,根本沒辦法實用化。”
即便在華夏軍工業發展的相對蠻荒時期,也並未放棄過對先進理念和技術的追求。
就連雙脈衝動力這種在當年看來十分高大上的東西,都並不只有空軍裝備研究院進行過研究。
而兩邊的結論也是基本類似的。
這也是為什麼林成剛能在開發ct系列推進劑的過程中,想到向其中加入電敏材料的改性方法。
趁著李建強還在消化這些資訊的功夫,沈芳忠重新接過了話茬:
“以你的判斷來看,同樣的技術,有沒有可能用在空軍地導部隊裝備的遠端防空導彈上面?”
林成剛神秘一笑,然後拿出了那份今天早上才由工建委下發給他的批覆:
“實際上,我也正準備去找你們……”
沈芳忠低下頭,目光飛速掃過紅標頭檔案中的內容。
很快捕捉到了其中的關鍵詞:
“常院士建議的?”
顯然,事情發展的順利程度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原本在看到林成剛的時候他還擔心,對方在短時間內抽不出足夠的精力來跟自己這邊協調工作。
結果完全是多慮了。
“是的。”
林成剛點點頭:
“但我的工作關係還是要掛在這邊,只能以顧問的身份參與你們的專案……”
對於沈芳忠來說,這點小事根本就算不上什麼要求:
“這些組織層面的要求,我們全都可以同意,資金和人手也會優先保障到位。”
他直接大包大攬地給出保證:
“最快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對接?”
這個架勢,反而讓對面的林成剛一愣。
完全沒想到對方竟然如此迫切。
“可能還得一陣子,裝藥成型之後的藥柱強度還有些隱患。”
他語氣中稍有些尷尬,於是緊接著又補充道:
“但我們已經在跟火炬實驗室那邊合作,對ctk系列推進劑的工作流程進行理論計算,以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以他們的水平來說,應該用不了太長時間……”
好像是為了驗證這句話的正確性一般。
林成剛最後一個字的尾音還沒完全落下,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