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4/4 頁)
人唱的詩出不了這些。”
趙武輕輕展開卷軸的一角,他不知道,單慮選的詩大多數屬於《詩經。國風》裡面的詩句,這些詩句基本上都是用於在典禮上吟唱,但遺憾的是,那些字他一個也不認識。
春秋時代,列國的文字都不相同,而且象形字多一筆畫,少一筆畫,基本上沒有什麼大關係。單慮是周王卿的家臣,他使用的是周的文字,趙武只看了一眼,就覺得頭暈眼花。他趕緊將卷軸遞給師修,不負責任的說:“老師,你把這些詩詞整理一下。你們剛才說了,即使我偶有失誤,只要態度正確就無傷大雅。這次我就不背誦這些詩了,我決定:只帶謙恭的態度去。”
趙武等於在單慮面前再次肯定了師修的地位。師修對此倒沒有過多受寵若驚的態度,他虔誠的接過那副卷軸,嘴裡說:“周王室六百餘年積累的典籍無數,我早有心去閱讀一下週室的典籍,今天幸而能見到這部詩卷,幸運啊!幸運!”
趙武心思一動,說:“咱們趙城的學宮缺少課本,不如我們整理一部詩經如何?”
這個提議雖然讓師修很興奮,但他依然皺著眉頭反駁:“不好,我晉國現在正與楚國相持,家族的武力已經耗盡了趙氏的積蓄,我們哪有餘錢做這項大工程?”
前來迎接趙武的那位魯國人一直默默聽著趙武與家臣們談論,聽到這兒,他插嘴:“趙軍佐若是有意編錄這樣一部詩經,倒是有利於後世的大事,我魯國是禮儀之邦,存有不少各地詩歌,武子有心,我秦堇父願意將家族藏書獻上,以便幫助趙軍佐完成這項創舉。”
趙武扭頭看著師修,此時,明白了趙武心中家臣排位的單慮閉上了嘴,盯著師修。師修想了一下,回答:“編錄各國詩經,這恐怕是一件大事,光是收錄各國的典籍,怕也需要百餘年的工夫,有魯國人願意襄助,這事已經成功了一半。”
春秋人還沒有版權意識,但趙武有,他馬上回答:“魯國不愧是君子之國,這樣的事也願意無私援助,老師(師修),這本書編錄成功以後,你一定寫一份前言,記述魯國人的慷慨。”
趙武這麼一說,陪伴的魯國人一起誇獎:“武子真是賢人,受人恩惠不肯隱瞞,這樣的人我們怎能不讚助呢?請武子放心,我們回去一定稟告自己的家主,當竭盡所能,促成這件事。”
趙武恭敬地拱手,問:“你剛才說自己名叫秦堇父?”秦堇父微微一笑,回答:“其實我是魯國大臣孟氏的家臣,這次暫時被借到季文子那裡,專門負責接待新軍佐。”
眾人邊說話邊走,這時,魯國另一位迎接使者出現在前方。這種逐次迎候在路邊的接引使者稱之為“相”,客人享受的禮儀規格越高,主人派出的“相”越密集。
御戎潘黨已經停下了馬車。按規矩,趙武要感謝對方的迎接,並邀請對方同行。所以秦堇父回答完趙武的問題,馬上向趙武介紹:“這位是魯國猛士,郰邑大夫梁紇。”
粱紇拱手說:“武子謙和啊!當初三郤出使魯國的時候,趾高氣場的穿行魯國,武子做事卻如此低調。你剛才的話我聽到了,我家雖然藏書不多,但也願意貢獻出來,幫助武子編錄這本詩經。”
其實,趙武與郰邑大夫粱紇並不知道,真實的歷史上,編錄《詩經》這件事正是粱紇兒子做的,他兒子收集各國詩詞,將其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使得中國早期詩歌文化得以儲存下來。粱紇後來又得了一塊封地………孔,所以他的兒子名叫“孔丘”,也就是我們後來說的“至聖先師孔聖人”。而最先迎接趙武的那位魯國官員、孟獻子家臣秦堇父,他兒子後來也成了孔丘的七十二門徒之一。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