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3 頁)
&ldo;女兒冷眼看著,祖母為人雖慈愛,卻是個愛清淨的。&rdo;等到三太太收了眼淚,謝綺年慢慢勸著&ldo;孝順孝順,順方為孝。祖母既不喜人打擾,咱們往後只早晚請安即可。&rdo;跟二房似的,對老太太敬而遠之,反倒大家平安無事。
&ldo;我的兒,你年紀小,哪裡知道其中的道理。&rdo;三太太坐在菱花鏡前,重新勻了粉,裝扮停當,&ldo;咱們不去老太太跟前奉承,便只能靠著月例緊緊巴巴過日子。你爹是指望不上了,孃的嫁妝也不多,咱們往後的日子可怎麼過!&rdo;老太太手指fèng鬆一鬆,夠咱們吃上三年五年的。
綺年輕輕嘆了口氣。自家娘親精明起來極精明,傻起來也極傻。老太太這做嫡母的並不刻扣庶子房中份例,凡公中有的,日子一點不錯的傳送,從不會遲一時半刻,也不會短一分半分。逢年過節另有額外賞賜,盡皆豐厚。這還不夠啊,娘親您還想人家的私房呢,老太太自有親生兒子,親孫子親孫女,人家憑什麼給您呢。
謝綺年小姐從前也是有過好日子的。她小時候是在謝府長大的,和大房的有年、二房的華年一起,從小一起玩,一起上學,吃穿用度都是一樣的。
差別是在&ldo;舉家赴任&rdo;之後。大房的有年隨父母去了京城,住在鳴玉坊的謝家祖宅。大爺仕途得意,大太太妝奩豐厚,謝有年在京城食有肉出有車,談笑有名媛,往來無白丁,日子十分愜意。
二房的華年則是去了南京。南京是留都,官員大多沒有實權,卻非常悠閒。二爺為人踏實厚道,二太太沉穩端莊,華年嬌養在父母膝下,出落的花朵一般可人。
三房卻是提不起。三爺這小縣令官不大,事情煩雜,兼且頗多內寵,後宅亂紛紛十分不堪。三太太鎮日不是跟丈夫爭吵,便是跟妾侍淘氣,綺年在家中總是不能安生,無限煩惱。
這回三太太打著替謝老太爺過六十大壽的旗號回了謝府,謝綺年重新過起寧靜尊貴的閨秀生活,她太珍惜眼前這一切了。&ldo;娘,您即便是真有什麼打算,也要徐徐圖之,對不對?咱們要在府中長住呢。&rdo;謝綺年只想息事寧人。
三太太打起精神,&ldo;我綺兒說的對,咱們不走了,說什麼也不走!&rdo;雖說沒有丈夫陪伴實在是冷清了些,可謝府這一片錦繡,委實讓人割捨不下。
徐徐圖之,對,綺兒說的對!三太太打定了主意。之年還小,先不說了,先給綺年尋個好婆家,再辦幅豐厚嫁妝!這兩年旁的事不管,綺年的事是當務之急。
接下來三太太果然聽了綺年的話,除早晚請安外很少打擾謝老太太。謝老太太算是暫時得了清淨,每日或者棠年、流年兄妹,或者延年、錦年兄妹,輪流陪著她,其樂融融。
不過有一件事謝老太太很覺奇怪:玉郎一向白衣勝雪,這幾日忽改穿玄色長衫。問他為什麼,他只笑而不答。
謝老太爺捊著鬍子微笑,&ldo;我也不知為何。&rdo;四太太陪笑回道:&ldo;不是有俗話說,男要俏,一身皂?媳婦瞧著四爺改穿玄色,倒更顯風神俊秀。&rdo;這倒是真的,男人還是穿黑色好看。
最後,是童嬤嬤給謝老太太解了惑。
&ldo;七小姐這聰明勁兒,不比四爺小時候差。&rdo;童嬤嬤笑道:&ldo;這調皮勁兒,也跟四爺小時候差不多。也跟四爺一樣最喜歡雪白的衣衫,只要四爺穿了白衣去看她,七小姐便眼睛發亮。&rdo;
&ldo;哦?&rdo;謝老太太很有興味。她隱約想到為什麼了。
&ldo;回回見了白衣便流口水,回回要把四爺的白衣蹭了又蹭,蹭完了便拍手笑。七小姐顯是極喜歡白衣。&rdo;童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