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2/3 頁)
環殺人案&rdo;之中。
第三,&ldo;摺疊&rdo;之後,故事情境由被摺疊的&ldo;吉田事件&rdo;代勞,故事從開始便進入了衝突與高潮,隨著讀者對&ldo;吉田事件&rdo;的瞭解,給當前事件的壓力比平鋪直敘的效果要強烈許多。這樣一來,小說的時間就完全集中在高潮時段。
第四,&ldo;摺疊&rdo;之後,每一個人物,不論主角還是配角,都是&ldo;有故事的人&rdo;,至少他們將自己在&ldo;吉田事件&rdo;中的行為與性格帶入了正在發生的事件之中。這樣一來,出場的所有人物都依託於同一事件,在塑造人物上便節省了許多文字。
第五,&ldo;摺疊&rdo;之後,揭示人物和人物再塑造的任務就更重了,因為文字空間的限制,對人物只能在行動中邊塑造邊揭示,塑造集中於細節與情態,揭示集中於動機、行動與轉折點。
第六,&ldo;摺疊&rdo;之後,被摺疊的事件可以給予現實的事件帶來足夠的壓力,並幫助形成轉折點。轉折點是揭示主要人物的關鍵,必須要有足夠的前因和壓力,才能將主要人物逼到需要押上巨大風險價值的轉折點上,例如&ldo;保護百靈&rdo;、&ldo;倉庫贖人&rdo;、&ldo;播出真相&rdo;、&ldo;殺死吉田&rdo;等等。這些人物的轉折點並非他們自覺自願去做,而是情勢所迫,不得不做。每當這個時候,來自&ldo;摺疊&rdo;事件的壓力與現實事件的壓力便重合在一起,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逼迫他們必須得做出&ldo;知其不可為而為之&rdo;的選擇。
第七,&ldo;摺疊&rdo;之後,最大的缺點就是因果關係太過複雜。在被&ldo;摺疊&rdo;的事件中,每一個人物,每一個行動,每一個關鍵細節都有著真真假假的前因,同樣,每一個人物、行動、關鍵細節又都有著真真假假的後果,而這些前因後果在進入現實事件當中的時候,雖然能形成迷離的懸念和內容豐富的事件、人物關係,但是,如何才能條分縷析地傳達給讀者,一直是令我頭疼的問題。要知道,小說寫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說服讀者的過程,作家要說服讀者相信我們所講述的一切都真實可靠,而真實可靠最直觀的來源,就是人物、事件的種種因果關係,是邏輯,因此,在處理這種雙重疊加的因果關係時,稍有不慎便會被讀者懷疑,進而又會被讀者拋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