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流放路上(10)(第1/2 頁)
流放的隊伍一路向南,就算時節已經快要入冬,感覺也不太冷。
只是南方多雨,少見晴天,蚊蟲肆虐,再加上流放路上條件不好,多有人直接喝路邊生水,隊伍裡時不時總有人生病。
若是運氣好,周邊有村落鎮子,及時求醫問診,還能買來藥治療;運氣不好,一連五六日皆是荒郊野嶺,那就只能硬扛。
一路行來,陸陸續續的又折了二十餘人。
好在,周家眾人皆無大礙。
便是捱了四十廷杖的周梁,也扛了過來。
馮家人多,難免有一兩個體弱的,聽馮七郎唸叨,他大哥家的一個小侄子沒了,他父親的姨娘也有兩個病重沒捱過去。
王雅慧倒是比馮七郎更熟悉這三個人,那小侄子本就是早產,在京城裡那般精細的養著,趕上換季還要病上一場呢,流放路上撐不下去,早在意料之中;那兩個姨娘素來也是婉轉婀娜、弱柳扶風的,聽到她們病故的訊息,王雅慧一點都不意外。
至於其他人家,反正每日都能聽到有人哭嚎,葉長寧都習慣了。
就連周婉,也從一開始時聽到哭嚎就臉色蒼白到如今的面不改色,也都麻木了。
同時,也明白剛開始時自己的同情心是多麼的可笑——她連自己的命都不一定能保得住,哪有多餘的心力幫助其他人?若是沒有大嫂幫忙,她和三嫂、康兒還不一定怎麼樣呢!說不得那在荒野被草草掩埋的屍首中,就有她們。
要不是葉長寧過來,原主和康兒是真的活不下去的。
周婉這樣想,倒也沒錯。
原本性子溫軟的小姑娘,就在這流放路上,一天天的堅強起來,如今也是做飯打草趕車樣樣都做得,膚色雖不如往日白皙,卻健康紅潤起來。
趕路的日子,說艱難是真的艱難,習慣了之後也覺得過得很快。
終於,一行人千里跋涉,終於到了海邊——海對面,就是瓊州。
想要過海就得坐船,人上船容易,可馬車想要上船,得加錢。
周家這邊,由李若蘭的侄子幫襯著,稍微意思了一下,便連人帶馬車都放行了;馮家一路上多有孝敬,衙役們吃人嘴軟,也開了方便之門,兩家人正好坐滿了一條中型船,直接楊帆出海了。
他們這些犯人流放的目的地雖然都是瓊州,但分配的位置略有不同,比如說周、馮兩家,就一同被分配到了崖州屬下一個名叫小嶺村的地方。
一路上特別安靜很少鬧人的康兒,在上了船之後哭的天昏地暗,喂什麼吐什麼——他居然暈船!
未來都要生活在海島上,他居然暈船?!
葉長寧都無語了。
好在船上的日子極為短暫,也就兩日功夫,他們一行人便到了崖州。
如今的崖州跟後世的崖州那可不是一個概念。
後世的崖州是出了名的旅遊勝地,每年不知道多少遊客;如今是實實在在的荒山野嶺,少見人跡。
船靠了岸,葉長寧抱著康兒從船上下來,只兩日的功夫,原本精神十足的孩子就蔫了,黑白分明的眼睛裡含著淚,眼巴巴的看著葉長寧,張嘴“啊啊”的喊著,似乎在訴說自己的委屈。
葉長寧把他抱在懷裡輕輕拍著安撫,暈船兩日未曾安寧的孩子很快就迷迷糊糊的睡了。
葉長寧抱著他,跟著眾人往北走,大概走了十餘里,就到了小嶺村。
小嶺村坐落在山腳處,村後就是連綿的山脈,都不高,但綠意蔥蘢,山間連個路都不見,山腳處零零落落分佈著幾間破屋——這就是所謂的“小嶺村”。
走近了仔細看看,這些破茅草屋都已經坍塌的差不多了,房頂沒有,牆壁沒有,就只剩最底下的幾層石塊勉強圍成了牆的樣子,頑強的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