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在內戰中把軍事、政治搞得一團糟的委員長此時比誰看得都清楚,從英國人在緬甸避戰的趨勢看,很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假設緬甸失守,假設密之那保不住,則必須要在印度再打通一條通道,至於怎樣&ot;打通&ot;,那是下面的人做的事情,雖然中印之間隔著世界聞名的高山,但畢竟是&ot;鄰國&ot;。必須保住印度。
------------
宋子文和他的&ot;備忘錄&ot;
------------
(二)日本人向緬甸逼近之時,宋子文還在美國遊說。
美日開戰,宋在美的活動完全公開。此時,博士要做的,就是爭取大量按總統簽署的&ot;租借法案&ot;中供給中國用於對日作戰的美援物資迅速啟運到中國。不僅僅是美援,
緬甸戰場還都亂著套,運往中國的軍需物資已無法從仰光轉運,必須先到印度加爾各答,從那裡再轉至密之那,再到昆明。此時,英國人在控制印度,很多事無巨細的事情,還要透過美國和在印度的英國人協調。
一切都在煩亂中。
曾擔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駐加爾各答代表的雲鐸老人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許多航行在大洋中承載中國貨物的艦船,在航行途中就改變了方向,從原計劃駛向緬甸改向印度,都不得不臨時在加爾各答、吉大港、孟買、馬德拉斯等處卸貨。汽油、武器彈藥、航材…堆積如山,而國內請求儘早運到物資的告急電文,二十四小時像雪片一樣,紛至沓來。
中、美、英、印四方協調人員,整日忙個焦頭爛額。
不知道在華盛頓的中國外交部長能否知道叢林密境中發生的這些亂糟糟的事情。
租借法案、物資、&ot;中航&ot;那&ot;十八架&ot;dc-3運輸機、飛行員、陳納德、英國人、印度人、密之那、加爾各答…千頭萬緒、盤根錯節,所有的事情夾雜在一塊,讓博士心力交瘁,沒時間、沒心情、也沒精力去想緬甸地面的事情。 而此時,蔣委員長發來急電,讓他立刻晉見美國總統羅斯福。
看了電報內容,深知國內軍政火急的宋子文更是不敢怠慢,2月25日,在華盛頓的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給美國總統發電:
總統先生:
蔣介石將軍從昆明給我發來一封信箋並讓我送給您,現在我就在這裡。您以前總是寬大地給我時間,這次我強忍住自己不要強要求您,除非您希望與我討論這封信。
加拿大政府已為我安排了一次去加拿大的短期訪問,明天下午三點出發,約三天後回來。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延遲離開時間。
致深深的敬意! 宋子文(注四) 和蔣委員長焦慮的情緒、國民政府的渴盼援助之情不同,羅斯福總統此時也許覺得自己是在鳥瞰整個&ot;世界戰局&ot;,對於他來說,為緬甸戰事焦急萬分的中國政府的事情不應該排在第一位。
▲ 1942年緬甸眉苗,在宋美齡的斡旋下,史迪威將軍和滿面笑容的蔣介石走到了一起。
只過了一天,2月26日,羅斯福回電:
親愛的子文:
很感謝你送來的大元帥的信,希望你有個對加拿大很好的訪問。 (注五)字面上,美國總統雖說很親熱,但意思明白無誤,美國總統不想討論。
這邊,哪裡是印度的問題,緬甸已經快保不住了。
------------
都是錚錚鐵骨硬漢(1)
------------
緬甸,一副敗像。
臘戊喪失,切斷遠徵軍後路,英國人不戰而退,使得日本人毫無顧忌地往上壓,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