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第2/2 頁)
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ldo;賢相&rdo;的化身,他具有&ldo;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do;的高風亮節,具有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ldo;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rdo;,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關羽&ldo;威猛剛毅&rdo;、&ldo;義薄雲天&rdo;。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形象。
《三國演義》長於描述戰爭。全書共寫大小戰爭40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它的結構,既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百,事件錯綜,頭緒紛繁。可作者卻能寫得井井有條,脈絡分明,各回能獨立成篇,全書又是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三國演義》在藝術上的最大缺點: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發展變化,這可能是受了民間傳說人物定型化的影響和歷史材料的侷限;二是想像、誇張有時不合情理。
《三國演義》是一部&ldo;陳敘百年、賅括萬事&rdo;的經世作品,以英雄豪傑作為話題,對演義中眾多的英雄形象,從歷史學、文化學、人類學、心理學、美學等諸多方面加以發揮和闡述,進而使中華民族傳統的英雄觀念得以發揚光大。問世以來,影響深遠,是廣大人民認識三國時代乃至整個封建社會的軍事、政治鬥爭和整個社會面貌的教科書;它曾為後世農民革命的戰略策略提供了借鑑;幾百年來它為民族戲曲提供了大量題材;為後世文學提供了一種反映複雜歷史生活的體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