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頁)
如果說這一點還能讓人理解的話,那麼下面的事情也許就更讓人想不到了:朱祁鈺私心太重,為了鞏固皇權,不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的兒子朱見濟能夠取代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成為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於是他一手導演了賄賂朝臣的鬧劇:授意太監去賄賂當時的重要大臣,希望他們在重建儲君的問題上能站在自己這邊。朝臣們不願公開反對朱祁鈺,只好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樣,太子朱見深被廢為沂王,而朱祁鈺自己的兒子朱見濟被立為太子。
誰知,天違人願,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皇太子朱見濟早早夭折,使朱祁鈺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不過好在朱祁鈺尚在壯年,子嗣的問題對他來講還不用發愁,建儲一事便暫時擱置下來,景泰八年(1457年)初,朱祁鈺得了重病,建儲的問題又成了熱點問題被擺上了朝堂,但眾大臣的意見並不統一。就在這時,突然從內宮傳來朱祁鈺病體好轉的訊息,於是眾大臣準備第二天上朝與朱祁鈺商議。由於朱祁鈺大病初癒,第二天早上起床後不久就又睡著了。這一覺改變了朱祁鈺的一生。群臣沒有等到朱祁鈺,相約明天早朝再來。誰知就在這天夜裡,發生了著名的&ldo;奪門之變&rdo;,明英宗朱祁鎮復闢稱帝,朱祁鈺被廢為郕王,並被軟禁起來,明朝歷史上朱祁鈺的執政時期就這樣宣告結束。
含恨而薨據說朱祁鈺聽到明英宗朱祁鎮復闢稱帝的訊息後,一連說了幾個&ldo;好&rdo;字,私下嘆息自己是&ldo;天無之人&rdo;,就不再說話,由此可以看出他難以想像的失望之情。沒過多久,朱祁鈺就死掉了,年僅30歲。朱祁鈺死後,他生前為自己營建的陵墓壽陵,也被明英宗朱祁鎮下令拆毀,只是以親王之禮葬於北京西山。解放後,我國著名的明史專家吳晗等人,曾在西山找到了景帝墓,並加以修整。
關於朱祁鈺的死因,歷來人們也存在著不同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朱祁鈺是因病而死。在《英宗實錄》裡就記載了有關朱祁鈺身體疾病的很多事實,並認為朱祁鈺最終是因為病情惡化而不治身亡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朱祁鈺是被朱祁鎮害死的。明朝陸釴《病逸漫記》中有這樣的記述:&ldo;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rdo;。這種觀點應當說比較可信。歷史上,清乾隆皇帝曾為景泰陵立碑題詞,也認為朱祁鈺是被人害死的。
朱祁鎮復闢後,積恨難平,在復闢詔書中嚴厲指斥朱祁鈺,&ldo;豈期監國之人,遽攘當寧之位&rdo;。不久,又假借皇太后制諭,宣佈他的罪狀:貪天位,用邪謀,廢黜皇儲,私立己子,變亂彝典,縱肆淫酗,不孝、不弟、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等等,可以說把自己七年來被幽禁在南宮的憤懣盡情地發洩了出來。即使這樣,朱祁鎮似乎感到還不夠解氣,在朱祁鈺死後,又宣佈廢其帝號,賜諡號為&ldo;戾&rdo;,稱&ldo;郕戾王&rdo;,意思是朱祁鈺終生為惡,死不改悔。
當然,這僅僅是朱祁鎮自己的觀點。朱祁鎮死後,他的兒子、曾經被朱祁鈺廢過太子的明憲宗朱見深,倒是不記皇叔當年之過,承認了朱祁鈺對於明皇室的扶危功績,恢復其帝號,改諡號為&ldo;恭仁康定景皇帝&rdo;,對其陵墓也給予了帝王的禮遇。到了南明政權時代,弘光帝朱由崧大概是在風雨漂泊之中,與景泰帝朱祁鈺找到了共同語言,所以賜廟號為代宗,而這時歷史已經過去了187年。也許&ldo;代宗&rdo;的廟號,表明他不過是代替他人當皇帝。史家曾評論朱祁鈺說,&ldo;視天位也過於重,而視天親也過於輕&rdo;。但無論如何,朱祁鈺一生既曾力挽狂瀾,救大明王朝於危難之中,建立了大功,也曾因心胸狹窄而含恨而薨,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一妃二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