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清除閹黨明思宗朱由檢出生於萬曆三十七年(1610年)十二月,比他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小5歲,少時雖然貪玩,但受過比朱由校更好的教育,文化修養比朱由校要高得多。這一切主要歸功於朱由校,他做了一個長兄應該做的事情。天啟二年(1622年),朱由檢被朱由校封為信王,時年13歲,年齡剛好到了接受教育的時候。與朱由校相比,朱由檢少年時期的生活環境,要安定得多,在幾位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官員的悉心調教下,朱由檢長進很大,他善書法、詩文,也善於彈琴。雖然朱由檢從小失去生母,但一直在另一位李選侍(東李)的撫養下,比較健康地成長。東李人品極端正,受她的影響,朱由檢從小就養成了獨立奮鬥的剛毅性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明熹宗朱由校當了幾年皇帝,一直無子無女,而兄弟7人中也只剩下五弟朱由檢一人,可以說朱由檢是朱由校惟一的繼承人。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二日,病情加劇的朱由校決定讓弟弟、信王朱由檢入繼大統。10天之後,朱由校去世,朱由檢受遺命入繼皇位,開始了他17年的帝王生活。
思宗御押本來皇帝的位子是人人嚮往的,但此時的大明江山已千瘡百孔,病入膏肓,雖有明君能臣在世恐怕也難以扭轉其頹廢之勢。朱由檢繼皇位之時,正是閹黨魏忠賢等人活動最為猖獗的時期。他們不僅禍亂後宮,把持朝政,而且也將大明王朝推向了毀滅的深淵。對這一切,朱由檢瞭然於心。故即位之初,他就想清除閹黨。但畢竟自己羽翼未豐,不敢輕舉妄動,於是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正值巔峰的魏忠賢並沒有把這個小小年紀的天子放在眼裡,認為他不過是和朱由校一樣的年輕後生,不會有多大的作為,因而更加猖獗,甚至要求各地為他建立生祠,罪惡已經昭然於世。天啟七年(1627年)十月,就在朝內朝外怨聲載道之際,朱由檢抓準時機,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除掉了魏忠賢倚為左右手的崔呈秀,接著對他的爪牙痛下殺手,使他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然後一紙詔書,貶魏忠賢鳳陽守陵。魏忠賢自知罪惡深重,在途中上吊自盡,朱由檢下令磔屍於河間。此後,將閹黨二百六十餘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使氣焰囂張的閹黨受到致命打擊。
朱由檢談笑間剷除了魏忠賢閹黨集團,曾一度使大明江山的中興有了一線希望,但是隨後的一系列錯誤埋葬了他實現中興的夢想。
急躁褊狹的性格朱由檢精明果斷地剷除閹黨,顯示了他敢作敢為的性格,也反映出他具有相當的謀略和耐力。由此他贏得了朝野士人的擁護,天下都希望他能帶來承平。但可惜的是當時明朝大勢已去,積重難返:外有後金連連攻逼,思宗書法明軍作戰時使用的石雷內有農民起義的烽火愈燃愈熾,而朝臣中門戶之爭不絕,疆場上則是將驕兵惰。
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朱由檢殷殷求治。每逢經筵,他總是悉心恭聽闡釋經典,毫無倦意,而且經常召對大臣,探求治國方策。尤其是勤於政務,事必躬親。曾有人把朱由檢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帝王,並作了一個統計,稱他平均每天只睡兩個時辰。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朱由檢求治心切,急於求成,很想有所作為。
在努力勤政的同時,朱由檢也曾採取一系列措施竭力改變神宗怠政、熹宗昏聵的狀況,如平反冤獄,給楊漣、左光斗等大批遭受閹黨迫害的人平反昭雪,起用天啟年間許多被罷黜的官員;全面考核官員,禁止朋黨,力戒廷臣結交宦官;整飭邊政,任用被百姓稱為&ldo;袁長城&rdo;的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尚方寶劍,託付其收復全遼的重任。這些做法,使崇禎朝朝政與前兩朝相比有了明顯改觀,令朝野士民刮目相看,朱由檢也被人視為&ldo;明主&rdo;。
儘管朱由檢的勤政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