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第1/2 頁)
在政治思想方面,王守仁以&ldo;存天理,滅人慾&rdo;原則為指導,要求&ldo;行法以振威&rdo;。他強調刑罰是&ldo;德治教化&rdo;的保障,&ldo;果有頑梗強橫,不服政化者&rdo;,就一定要&ldo;即行擒拿,治以軍法,毋容縱盜,益長刁頑&rdo;。同時強調要以體現為封建禮義的&ldo;良知&rdo;治心,德刑並用,寬猛兼施,做到既&ldo;破山中賊&rdo;,又&ldo;破心中賊&rdo;。他主張明&ldo;賞罰&rdo;以提高統治效力,行德治禮教以預防&ldo;犯罪&rdo;。
王守仁因反對朝廷宦官,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在此任上,他捕獲一個強盜頭目。在審訊時,強盜頭目說:&ldo;我犯的是死罪,要殺要剮,隨你!我知道你是大學問家,別和我談道德良知。我們這種人從來不信這個。&rdo;王守仁說:&ldo;好。今天我們不談道德良知。不過,天這麼熱,在審案前還是把外衣脫了吧!&rdo;強盜頭目說:&ldo;好!&rdo;脫去外衣後,王守仁又說:&ldo;還是熱,把內衣也脫了吧!&rdo;強盜頭目便又脫了內衣。王守仁更進一步說道:&ldo;乾脆我們把褲頭也脫了吧!&rdo;一聽說要脫褲頭,強盜頭目趕緊說:&ldo;這可使不得!&rdo;王守仁當即誘導:&ldo;為什麼&l;使不得&r;?這是因為在你心中最後還剩有那麼一點羞恥感。像你這樣十惡不赦的傢伙,我照樣可以和你談&l;道德良知&r;!&rdo;強盜頭目心誠口服,便將自己的罪行如實供出。
王守仁不是軍事家,但其所表現出的軍事才能又非一般將帥所及。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寧王朱宸濠起兵,爭奪皇位,發生叛亂。寧王反叛後,朝野震驚,許多將帥都束手無策。這時,王守仁挺身而出。王守仁所率的只不過是金陵城附近州縣的衙役兵勇,甚至一班剛被招安的土匪流寇,然而王守仁卻用這支隊伍無往不勝,四十天竟大功告成,一時被譽為&ldo;大明軍神&rdo;。一介儒生,指揮千軍萬馬若提筆研墨,令人嘆為觀止。
&ldo;王學左派&rdo;與王艮
王艮紀念館嘉靖、萬曆年間,明代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面的變化相應地引發了思想界的變革,市民階層要求衝破封建桎梏、爭取人格獨立,以王艮、顏鈞、何心隱、李贄為代表的&ldo;王學左派&rdo;應運而生,成為一批封建社會的叛逆者。這一學派的門徒多來自勞動階層,如樵夫、陶匠、農民,他們的活動接近勞動群眾,反映他們的思想願望。&ldo;王學左派&rdo;代表人物就是王艮。王艮提出&ldo;百姓日用即道&rdo;,主張從現實生活中尋求真理,從日常生活中貫徹封建倫理道德,肯定人民由於生活需要而提出的物質要求,認為飲食男女的人慾就是天性,這種觀點包含有反對封建等級制度的平民思想,它崇尚人性,反對封建禁慾主義的說教。強調身為家國天下的根本,以&ldo;安身立本&rdo;作為封建倫理道德的出發點。明白地指出&ldo;正人必先正己&rdo;,&ldo;正己&rdo;就是&ldo;正身&rdo;。正身應人人平等,包括統治階級在內,概莫能外。這樣的觀點,與那些封建統治者只要平民百姓&ldo;正心&rdo;,而他們卻可以為所欲為的觀點有著天淵之別。
在&ldo;王學左派&rdo;的後期代表人物李贄的思想裡已經出現了唯物主義的因素,李贄在當時被人稱為&ldo;異端&rdo;之士,他猛烈地抨擊封建禮教,認為穿衣吃飯的問題即可說明,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自然要求,因而&ldo;道&rdo;不在於禁慾,而在於滿足人們的需要和追求物質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