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2 頁)
中書省,下統六部,職掌行政事務;大都督府,統管軍事;御史臺,職掌監察事務。地方設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總管地方事務。但朱元璋對此很不滿意,他親自設計、制定了幾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對以往的政治制度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和創新:
廢行中書省、設使司。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銷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分掌行政、司法、軍事權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統攝,向中央負責,全國分為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十二個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增設雲南布政使司。
廢丞相、升六部。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藉口胡惟庸謀反,宣佈撤銷中書省,不設丞相,提高六部職權,分掌天下事務,直接向皇帝匯報。他惟恐後世子孫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訓》中明文規定不許變亂舊章:&ldo;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rdo;
洪武刻本《皇明祖訓》設立特務組織。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為了加強對大臣和百姓的監視,特別設立了隸屬於皇帝的特務機構錦衣衛,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務政治。錦衣衛長官為指揮使,下領官校,官為千戶、百戶,校為校尉力士,因穿橘紅色服裝,騎馬,故又稱&ldo;緹騎&rdo;。
朱元璋的這些變革和調整,是對一千多年來我國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其根本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君權。不設丞相,六部直接將全國政務奏請皇帝裁決,實際上是皇帝兼行相權,為此,皇帝不得不處理更多的政務。據說朱元璋每天要看200多份奏章,處理400多件政事,相當辛苦。正是透過這些變革和調整,朱元璋使專制主義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他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皇帝之一。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