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明代女子飾物朱常洛身份遲遲未確定給朱常洛出閣讀書、行冠禮、選婚等事造成很大的麻煩。因為作為親王還是皇太子在這些事上規格和禮儀上都不一樣,因此朱常洛到了十三歲還沒有出閣讀書。群臣還為這些事到文華門,集體上疏請願,但神宗就是不讓步。誰知這件拖了十幾年的難題,竟因為神宗與鄭貴妃的一次小小口角而解決了。
神宗鄭貴妃(2)
萬曆二十九年,神宗病了,時常暈迷,只有無子的王皇后在一邊照顧。王皇后見神宗病得這麼重,時常偷偷哭泣,而鄭貴妃卻不知正在圖謀什麼。神宗知道了很生氣。神宗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又叫把朱常洛的玉碗拿來。以前家宴時,神宗曾賜給朱常洛、朱常洵各一個玉碗,朱常洛那個由鄭貴妃代為收藏。而這時神宗叫鄭貴妃拿出來時,鄭貴妃說已經找不到了。神宗叫鄭貴妃拿朱常洵的玉碗來,鄭貴妃一下子就找了出來。神宗為此大為震怒,當晚就下了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的詔書。第二天,神宗又後悔了,下詔說太子改期再立。沈一貫礙於輿論,這次立場倒是堅定,說:&ldo;萬死不敢奉詔!&rdo;因此,朱常洛終於被冊立為皇太子。
當然關於國本的爭論並沒有因此結束,萬曆三十一年,又發生了&ldo;《續憂危竑議》妖書案&rdo;。當時圍繞朝中大臣為了立儲一事分裂為兩派,一派是以內閣首輔沈一貫為首的官吏,他們雖然口頭上也贊同早立皇長子為太子,但也常常迎合帝意,想兩面討好。而另一派是以沈鯉為首的正直官員,他們立場堅定,言辭憤激。兩派中又摻雜著複雜的切身利害關係,他們借著國本的爭鬥,常常利用匿名的印刷品來互相攻擊對方。早在萬曆二十六年,京師裡就流傳著一篇《憂危竑議》,它是作為《閨範圖說》的跋而出來。《閨範圖說》,是山西按察史呂坤採編歷代烈女事跡而成。這本書後來流傳進了宮中,神宗皇帝特地把這本書賜給鄭貴妃。鄭貴妃囑咐伯父鄭承恩把這本書翻刻。當時有人匿名寫了這本書的跋,題為&ldo;憂危竑議&rdo;,裡面援引歷代很多嫡庶廢立的故事,攻擊呂坤的這本書是為扶立鄭貴妃的兒子為皇太子而大做宣傳。這件事牽連到鄭貴妃母子還有伯父鄭承恩等人,鄭貴妃到神宗面前哭訴,神宗雷霆大怒,既然查不出《憂危竑議》是誰寫的,只能把帳算到那些強烈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的官員身上,強硬派或被奪俸,或被貶職,或被流戍。
朱常洛雖然已經被立為太子,但是地位並不穩固,各種妖書案的出現就是因為這種情況。例如朱常洛做了太子後,恭妃本來應該母憑子貴,雖然不能像宣宗孫貴妃一樣當上了皇后,但至少也應該進封為貴妃。但神宗好像是忘了這件事一樣,對恭妃和朱常洛很冷淡。相反,對於鄭貴妃母子,神宗是百般疼愛、萬分遷就。如朱常洵被封為福王之後,神宗在洛陽為他建造的王府用銀二十八萬兩,十倍於常制。親王受封后,應該馬上到封地,而且不能進京。鄭貴妃受不了母子分離的苦,堅持不讓福王去洛陽就藩。神宗對此也十分遷就,對朝廷的大臣們說:&ldo;等撥給福王的莊田四萬頃湊足,再讓福王就藩。&rdo;以前親王就藩,除歲祿外,量給草場牧地,或者是廢壤河灘,最多也不過數千頃。神宗為寵愛福王,一開口就要四萬頃良田,這不知要籌措到何年何月?群臣譁然。後來神宗又藉口讓福王留下來給李太后祝七十大壽,等祝完壽明年再走。李太后對神宗過分寵愛鄭貴妃母子也很不滿,對鄭貴妃說:&ldo;連福王都可以留下來為我祝壽,我那封在衛輝的兒子潞王能進京嗎?&rdo;鄭貴妃聽了,才不敢再留福王。萬曆四十二年,福王正式離開京城到洛陽,這場沸沸揚揚鬧了幾十年的國本之爭終於告一段落。
明花梨木嵌螺鈿花鳥盒可是事情並沒完結。萬曆四十三年,發生了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