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少年壯志明成祖朱棣出生於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是元末群雄並起、互相征伐的戰亂時期。出生時,朱元璋與陳友諒正打得不可開交,以至於連給兒子起個名字的工夫都沒有。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舊曆年底,朱棣七週歲時,朱元璋才為其正式取名為棣。朱棣不僅名字起得晚,而且其生母是誰,居然也是個謎,這在常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但這個謎確實存在,數百年來一直撲朔迷離。朱棣自稱是馬皇后所生,自然也就是所謂嫡子了。
但據歷代學者考證,朱棣的生母應該不是馬皇后。到底生母是誰,也說法不一:有的說朱棣與周王朱是高皇后所生,而太子及秦王、晉王等都是庶出。有的說朱棣是達妃所生,太子與秦王、晉王則是高皇后所生。有的則說朱棣的生母是妃。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其實無論朱棣生母是誰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是朱元璋的親兒子。
明朝建立時,朱棣已是一個八九歲的兒童。那時全國仍然四野凋敝,滿目瘡痍。這一切都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朱棣在宮廷中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除了參加各種朝見和祭儀外,就是跟隨幾個大儒一天到晚誦讀儒家經典,還要隨時接受朱元璋的訓誡。當然,朱元璋也不希望他的兒子們成為文弱書生,就經常讓他們在演武場上練習武備,以健體強志。
朱棣青少年時期不僅相貌英俊,而且才能出眾,胸懷大志。據說皇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棣心中一直不高興,曾在朱元璋面前說朱允炆如何如何無能。朱元璋為試朱允炆的才學,就讓他作詩。朱允炆勉強作成一首,末兩句是:雖然隱落江湖裡,也有清光照九州。詩意衰颯,朱元璋心中很不高興。又令其答對,出上聯為: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一時對不上來,想了半天,冒出一句:雨打羊毛一片羶。調子比較低沉,毫無抱負和氣度,朱元璋聽後怒氣隱現眉間。此時,朱棣上前一步,說願意一試,續出:日照龍鱗萬點金。朱棣的續聯比起朱允炆的續聯顯得大有氣魄,朱元璋不禁轉怒為喜,連聲稱讚:&ldo;對得好!&rdo;由此對朱棣大加寵愛,遂有更換皇儲之念。
篡弒大屠殺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十年後,受命正式就藩北平。就藩北平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扶助下,朱棣迅速成長為一位出色的軍事統帥,逐漸在眾藩王中嶄露頭角,成為眾藩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即位之初開始削藩,朱棣竭力反對。當矛頭直指自己時,朱棣立即採取行動,以&ldo;誅齊黃、清君側&rdo;為名,起兵靖難,四年後,朱棣佔領了南京,奪得大明江山。
朱棣攻取南京後,對那些不肯歸附自己的大臣肆意屠戮。朱允炆削藩的主要謀士黃子澄,先被砍去雙手、雙腿,然後方將其殺死,齊泰亦被&ldo;族誅&rdo;。對抵抗最為堅決的鐵鉉朱棣非常憤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後才將其殺死。禮部尚書陳迪和兒子等六人同日就刑,朱棣在行刑前將陳迪兒子的耳鼻割下煮熟讓陳迪吃掉,並問味道如何。陳迪沒有懼色,回答道,&ldo;忠臣孝子的肉鮮美無比&rdo;,坦然就刑。
方孝孺像這些事件中,以方孝孺的&ldo;誅十族&rdo;最為慘烈。方孝孺是當時最有名的儒士,朱棣召他為其寫即位詔,方孝孺堅決不從。朱棣以死相威脅,方孝孺不為所動,朱棣便問,&ldo;即使你不怕死,難道連你的九族也不顧了嗎?&rdo;方孝孺大義凜然,朗聲回答:&ldo;便十族奈我何。&rdo;朱棣大怒,將其滅門十族。所謂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將朋友、門生牽連在內。自古以來,最嚴厲的刑罰莫過於誅九族,從來沒有誅十族的先例。方孝孺一案,可謂空前絕後。
這之後,朱棣又興&ldo;瓜蔓抄&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