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第3/3 頁)
集訓隊,成了當時年紀最小的學生。
對此,戚彤雯還有些如夢初醒,在很久以前,她還擔心女兒過不了普高線,因為如果走國內升學路線,初中屬於義務制教育,無法復讀,也就是說中考大機率只有一次機會,不像高考可以復讀。
初中的時候,妙妙的成績稍微好些了,但戚彤雯沒覺得有什麼,她已經習慣了放低期待,不要讓來自母親的期望束縛妙妙,而是讓妙妙快樂地成長。
誰知妙妙一年比一年優秀,到最後真有些超出她和蒲子銘的期待了。
二十年一晃而過,戚彤雯和蒲子銘都已升了正高職稱,但人至中年,說到更多的不是自己的發展,反而是各自的小孩。
同事羨慕他們,說他們夫妻倆的智商真是一點沒浪費,不僅智商沒浪費,臉蛋也沒浪費,簡直要氣死人。
戚妙夏也繼承了父母的超強精力,她彷彿不知疲倦,拼智商拼到最後,在大家頭腦都屬於頂尖那一批的時候,反而拼的是身體素質和精力狀態。
可誰又知道,戚妙夏當年是個令人“擔心”的孩子。
戚妙夏去國外讀書之前,和母親徹夜長談,依依不捨之際提及當年,“媽媽,你大概不知道,作為你和爸爸的小孩,我既驕傲又自卑。我小時候成績不好,很怕別人說,你和爸爸怎麼會生了這樣一個笨小孩,我想讓你們驕傲。”
“還有一件事是……你和爸爸從來沒有覺得我不好,當年你們那麼忙的情況下,還能抽出時間來陪我,我那時就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做一個讓你們驕傲的女兒。”
如果那時候連父母都不相信自己,那麼戚妙夏大概也會因為老師的負面評價和小學階段成績上的負反饋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戚妙夏因為從小精力旺盛,很難專注在一件事上,加之幼兒理解能力有限,她又喜歡自我創造,對於學習和考試有另一番理解,所謂個性,往往不符合應試教育。但是幸好,她的父母耐心又愛她。
戚彤雯摸了摸女兒的腦袋,像女兒小時候那樣:“妙妙,你一直是我和你爸爸的驕傲,無論你做什麼,無論你怎樣,我們從來都覺得,你非常好。”!
舒月清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