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張居正丁憂(第2/2 頁)
晏家父子在議論張居正和稅賦,隆慶皇帝也在跟朱翊鈞說此事。
“事情有些難辦啊!”皇帝嘆道,“攤丁入畝才開展了兩年多,若沒有太嶽強勢主導,朕擔心會前功盡棄。”
有些事就得不怕得罪人的張居正去幹,換一個人效果就沒那麼好。
“晏老師不是回來了嗎?攤丁入畝就是他提出的,可以讓他接手。”朱翊鈞說。
皇帝詫異:“你不怕文瑄得罪太多人?”
“不遭人妒是庸才,不遭人恨不成事。”朱翊鈞說,“不論晏老師得罪多少人,我總要護住他!”
“好。”皇帝拍拍朱翊鈞的肩膀,嚴肅地說:“你要記住,臣子不負君主,君主也不能負臣子。無論是太嶽、文瑄還是其他人,只要是為國盡忠的,你都要護住!”
你若背信棄義,將來誰還敢為你盡忠?
“是。”朱翊鈞躬身承諾。
……莫名其妙,好像又被罵了。明明我什麼都沒幹啊?
丁憂不比致仕,沒等張居正再三請辭、上演三辭三讓,皇帝就下旨同意張居正丁憂,並命相關部門協助張家料理喪儀。
聖旨一出,蓄勢待發的敵人都傻眼了。
我刀都拔了,結果你說丁憂?
“皇帝怎麼會允許張居正丁憂?”孔尚賢很失落。
像張居正這種人,就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憑什麼丁憂?
一拳打在棉花上,這種感覺真難受。
“因為晏珣回來了。”另一人嘆道,“誰不知道晏文瑄是騎黑虎的趙公明?論斂財的手段,晏珣比張居正還強吧?”
“都是不做人的!也不知道皇帝給了他們什麼!連自家的利益都不顧!”
也有人產生僥倖心理……張居正丁憂,考成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全部都要擱置?
……
晏珣又一次奉旨進宮面聖。
重振雄風的大明皇朝如日中天,另一時空的悲劇不會再上演。
他有這種信心!
剃頭是不能剃頭的!跳水也是不可能跳水的!
“晏閣老,您小心些。”領路的內侍殷勤地提醒。
晏珣回過神,發現自己差點絆到臺階。
“多謝。”晏珣道謝。
從這一步起,他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謹慎。
他是名副其實的晏閣老,要接過張居正的重擔。
“臣晏珣,見過陛下。”
晏珣利落地行禮。
“快起來!”皇帝和煦地笑道,“太嶽丁憂,內閣又少了一人。朕想先問一問你,補誰進來比較合適?”
“皇上自己做主就行。”晏珣回答。
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秘書,也像主官的幕僚,最重要的是皇帝看得順眼、用得順手。
皇帝說:“朕想同時補三名大學士,並放出話去,要在其中選一人巡視北美。”
晏珣眼睛睜大像青蛙……皇帝有點陰險了啊!
這麼一來,不贊成海外開拓,或是沒有勇氣出海的人就不敢競爭大學士。
“疾風知勁草”,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