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第1/2 頁)
其實,任正非對此早有認識。早在2008年5月31日,任正非就在公司內部表示,「我們處在一個電子產品過剩的時代,而且會持續過剩,過剩的商品決不會再賣高價。以光傳輸產品為例,七八年降價了二十倍,市場經濟的過剩就像絞殺戰一樣。絞殺戰是什麼呢,就如擰毛巾,只要擰出水來,就說明還有競爭空間,毛巾擰斷了企業也完了。只有毛巾擰乾了,毛巾還不斷,這才是最佳狀態。」
在給華為et(核心管理層)及部分產品線高管的一封郵件中,任正非轉發了美國《財富》發表的一篇名為《思科準備過冬》的短文,並鄭重地對此文寫下按語:「思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當然我不是在激勵人們,而是在警示人們,他們比我們更感知市場競爭的艱難與殘酷。思科比我們聰明,他們對未來的困難,早一些採取了措施,而我們比較麻木而已。」
其實相對於大多數企業的表現,任正非一點都不麻木。
二、狂人也有柔情的一面
任正非脾氣暴躁在華為是出了名的,親朋好友和華為高層都曾被他罵得很兇。但對於普通員工,他卻是和藹可親的長者,對他們反映的問題很關心。一次在電梯間,華為幾個年輕的科級幹部開始抱怨公司為什麼不在基地設一個財務系統,害得他們老為出差報銷的事奔波,累得喘不過氣來。電梯到7層———總裁辦公室所在地,一個挽著袖子的「老工人」從電梯角落裡不發一言地閃了出來。大家頓時傻眼了,面面相覷,「完了」。但是就在十幾天以後,員工們發現,盼望的基地財務系統建立了。員工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任總最關心人」,「任總處理事情最公正」,「任總最講義氣」……
1998年,任正非在公司內部的一次會議上半開玩笑地說,以前一直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在部隊裡很難得到晉升,朱建萍(當時華的宣傳部部長)就直言不諱地說:「怪不得你在部隊裡得不到提拔,像你這樣壞的脾氣肯定很難與領導處好關係。華為人之所以可以容忍你火暴的脾氣,只是因為你是老闆而已。」誰知任正非不但沒生氣,反而一臉苦笑。
一位華為員工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當時他還只是一名普通員工,有一次,出差回來在機場看見任正非,當時任正非也剛出差回來。他本想當做沒看見就算了,可是任正非卻走過來和他熱情地打招呼,還問他家住在哪兒,還先把他送回家然後自己才回家。事後,他非常感動。
曾任華為副總裁的胡紅衛深有體會地說,任正非待人好是發自內心的真心期望別人好。每年都有好多有志青年離開華為,自立門戶。任正非對離開的人從不設卡,而是以積極的態度支援他們,默默地祝福他們。
1999年張曉從華為辭職,創立深圳立言卓翻譯有限公司,第一張大單就是華為的。張建國創立的益華時代管理諮詢公司,長期為華為進行員工培訓。羅濤創立深圳華榮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華為的製造業務。「沒有華為就沒有我們創業的成功」,這是很多離開華為、自主創業的人的肺腑之言。
任正非雖然脾氣暴躁,不苟言笑,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細膩的情。他渴望真誠,心與心的情感交流,看似堅強,背後卻是柔情似水。《北國之春》是任正非最喜歡聽的一首歌,每當聽到這首情歌時,他就會禁不住熱淚盈眶。
在《北國之春》中,任正非流露出了自己細膩的情感:
「當一個青年背井離鄉,遠離親人,去為事業奮鬥,唯有媽媽無時無刻不在關懷他,以至城裡不知季節已變換,在春天已經來臨時,還給他郵來棉衣御嚴冬。而我再沒有媽媽會給我寄來折耳根(魚腥草)、山野菜和臘腸了,這一切只能長存於永恆的記憶。兒行千里母擔憂,天下父母都一樣,擔憂著兒女。我寫的《我的父親母親》一文,日本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