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2/2 頁)
是擴大戰果:銷售和生產海爾的其他電器和電子產品。
而另一家公司聯想,打入美國市場使用的是另一種方式,它先是經過重重困難收購了ib的個人電腦業務,然後再逐漸佔領市場。但是,這家世界第四大pc銷售商雖因中國市場收入大增,導致季度利潤豐厚,而在美國的銷售卻依然疲軟。ib傳統是在企業銷售方面很強,聯想繼承並保持了這個優勢。但與戴爾、惠普相比,聯想對美國消費者的銷售相對疲軟。當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時,企業大幅削減了pc支出,對聯想造成尤其嚴重的影響。gartner的分析師特雷西說,聯想市場份額持續下降不排除是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品牌還遠未得到認可。
相對於海爾與聯想,中海油的經歷就要慘得多。2005年6月23日,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經過幾個月的內部反覆磋商,正式向美國尤尼科石油公司發出了收購要約。但是,此次很平常的經濟活動卻被美國政府以種種不合理的藉口拒絕了中海油與尤尼科的交易。
毫無疑問,華為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也是一家很有「野心」的公司,在把亞非拉歐等市場拿下後,開啟美國市場無疑成了公司的頭等大事。
那麼,華為是如何打算的呢?
華為將目標指向美國市場並非一蹴而就的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市場一直是中國電信裝置商的一個禁區。儘管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本國公司向全球市場擴張,但長期以來,中國電信裝置商的擴張步伐僅限於發展中國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