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疽發背而死(第2/4 頁)
。
陸長清除了在家看書,跟著孫逸鴻學習中醫理論外,也沒有其他什麼事。
想到爺爺都兩三個月沒有出去過,現在正好開車帶他們出去兜兜風,呼吸郊區的新鮮空氣。
“也好,明早讓保姆王姐也跟我們一起去。”
林啟芳很高興。
但是,這十年家裡的情況,讓她很清楚,財不外露,即使陸長清現在有房有車,也不值得和其他人炫耀,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陸長清先去洗澡,回到房間。
陸長清想起今天給那位山莊王老闆看病的丹毒,在學習中醫理論前,陸長清和孫逸鴻討論丹毒這一個外科面板病。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面板鮮紅成片,色如塗丹,灼熱腫脹,迅速蔓延為主要表現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少陽司天,客勝則丹疹外發,及為丹傈瘡瘍……”。
《諸病源候論.丹毒病諸候》雲:“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塗之狀,故謂之丹。或發於足,或發腹上,如手掌大,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有疽之類,不急治,則痛不可堪,久乃壞爛。”
本病發無定處,生於胸腹腰胯部者,稱內發丹毒;發於頭面部者,稱抱頭火丹;發於小腿足部者,稱流火;新生兒多生於臀部,稱赤遊丹。
丹毒可見於現代醫學的急性網狀淋巴管炎。
“孫太醫,你的意思是,這個丹毒更嚴重會有疽?除了疼痛欲生欲死外,甚至會導致死亡?”
“確實是有這樣,疽發背而死。”
疽發背而死,是古人最著名一種病死的方法。
中醫稱為發背疽;從現代西醫的觀點看,是背部急性蜂窩織炎,引發壞死性筋膜炎,併發膿毒血癥,並感染中樞神經。
發背疽,不是一個小痘瘡疙瘩,而是非常兇險的,在古代簡陋醫療條件,很容易併發膿毒血癥,致死率極高。
按照西醫以及現代科學說法,後背容易發疽,是因為後背不易清潔,感染細菌生小疙瘩後,不容易注意。
如果細菌僅僅感染角質層或真皮層的毛囊,就會形成痤瘡等小膿腫,年輕人會有青春痘,也叫皮脂腺囊腫,毛囊炎、癤子發生的機理都是類似的。
但是痤瘡僅僅是入侵到真皮層。
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金黃葡萄球菌等,會突破真皮層,侵入真皮層下面的皮下組織,主要是結締組織。
金黃葡萄球菌在皮下結締組織形成感染灶,引發炎症,形成一個膿腔,產生潰瘍,流膿。
這時,中醫叫作癰。
西醫叫作急性蜂窩織炎。
也就是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急性細菌感染。
大的膿腫可以有拳頭般大,臨床還有更大的。
現代醫療處理,切開引流膿血,抗生素治療。
如果急性蜂窩織炎發展到一定程度,細菌栓堵死血管,使周圍的血管壞死,又引發壞死性筋膜炎。
壞死性筋膜炎導致皮下結締組織和筋膜壞死,有時併發全身中毒性休克。
這時出現大面積的片狀紫紅色膿腫,病人感覺疼痛,一天之內可以感染一個手臂或一條腿,甚至大半個背部。
由於血管被細菌栓塞,面板開始發黑,出現大皰,皮下結締組織和筋膜發黑壞死。
這時,中醫叫作疽。
急性蜂窩織炎更可怕的是,引發併發症敗血症的最高階段,膿毒血癥!
膿毒血癥,指化膿性細菌侵入血流後大量繁殖,並透過血流擴散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產生大量新的化膿性病灶。
這時候,金黃葡萄球菌進入血流,傳遍全身,先是高燒,燒退後進入低溫,細菌和毒素遍佈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