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黃臺吉:只要熬過年,我就能翻盤!(新年快樂)(第1/2 頁)
大乾歷五月七日,盛京。
盛京本為大明的瀋陽,被後金攻佔後,作為都城,在內中修建了皇宮。
崇禎二年寇關入侵中原,被大同軍重創後,黃臺吉和多爾袞便陷入了權力傾軋的對峙中。
直至後來雙方妥協,大金國更名為大清國,立多爾袞為下一任皇位繼承人後,雙方之間的對峙,才算是得以緩解。
之後,黃臺吉將瀋陽改稱為“盛京”,坐鎮中樞,多爾袞則是率軍出征朝鮮,一路攻城略地,在四月份時,佔據了朝鮮國都。
正因為拿下了朝鮮這塊土地,黃臺吉才迫切的想要和大乾朝求和。
只要能給他幾年的時間休養生息,打造出精銳戰甲以及各種火器,以後就算是無法在野戰中戰勝大乾軍隊,最起碼也可以互相對峙,不至於毫無還手之力。
此時盛京城外各種叮噹響聲不斷,無數工匠在清兵監視下忙忙碌碌,打造兵器。
吃過明朝兵器鎧甲的虧後,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建奴便極為重視鐵器的打造,那時的盛京城外就鐵匠鋪綿延十數里,煙火晝夜不休。
從皇帝乃至各個旗主,建奴高層對兵器打造都極為重視,管理更是嚴格到變態的程度,給每一位工匠都制定了編號。
只要殘次品機率稍多一些,便會殺掉工藝不精的工匠,這也使得,盛京外的鐵匠們打造兵器戰甲時極為賣力,生產出來的兵器盔甲頗為精良。
正因如此,黃臺吉即位後,清國已經有能力組建大量的重甲步兵與騎兵,在野戰中,兵器戰甲論精銳程度,甚至遠在明朝那些所謂的邊軍之上。
重甲步兵與騎兵,這是歷朝以來其他遊牧民族與漁獵民族所沒有的,也為滿洲八旗闖下了野戰無敵的輝煌成就。
只可惜,這種號稱無敵的的重甲大軍,當初在天津城一役,被大同軍打的稀碎,精銳損失大半,若非如此,當初多爾袞也不敢直接對黃臺吉逼宮。
好在如今大清軍隊拿下了朝鮮,以朝鮮的資源以及百姓數量,再次使得建奴的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單單盛京城外那綿延數十里燈火通明的鐵匠鋪,便可見一斑。
自從在大同軍面前吃過了火器的虧後,黃臺吉和多爾袞二人,都不約而同的下達了大力發展火器的命令。
黃臺吉坐鎮盛京,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前往火器作坊,詢問火炮與鳥銃的打製情況。
這一日,黃臺吉在騎兵大隊的護衛下,再次來到了城西外的一處匠作坊內,這裡聚集了大大小小無數的作坊,似乎連綿看不到邊,多以鐵匠鋪為主。
放眼望去,成千上萬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的工匠在專注地忙碌著。
打製刀槍,打製鳥銃,鑄炮等,一個個都極為認真,生怕出現紕漏,被拉出去殺頭。
而就在不遠處,不少兇悍的建奴監工,手中拿著鞭子,腰間別著長刀,來回的在作坊內巡視著。
只要發現有懈怠者,輕則抽上一頓鞭子,重則就是毒打致死,對他們來說,這都是稀鬆平常之事,對於漢人的性命,他們根本不在乎。
自從佔據了遼東關外的東三省地界後,建奴對於生活在這裡的漢人百姓進行了嚴酷的統治。敢與反抗者,都已經被屠殺光了,如今還能活下來的,大都是逆來順受願意隱忍的,統治起來也容易。
這也是建奴的一貫對外措施,不從者一概殺無赦,殺到無人敢反抗。
後世滿清入關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殺得日月無光,殺得漢人徹底麻木,單論對漢人的屠殺,比之後世的小鬼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建奴能發展壯大起來,也並非野蠻無知毫無腦子。
尤其是黃臺吉,最擅長的,便是用腦子。
對於漢人,他以殺戮震